您当前所在位置:

探析艺术教育的多元文化意识的思考

2013-01-11

而艺术与社会的交融程度也要求高校艺术教育走出封闭的象牙塔,关注当代,关注社会,关注更多的艺术现象与艺术表现形式,充分了解艺术前景的广阔性,以利于培养创新意识,做到与世界同步,避免成为新世纪艺术世界的“井底蛙”。

要改革好艺术院校美术艺术的专业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第一,开拓视野,强调包容性和开放性。随着不同类型、性质的艺术活动的层出不穷,艺术创作的形式、手段的灵活多样,当代艺术本身的多元化,使美术艺术冲出了过去单一的架上绘画、雕塑方式而极具包容性。它可与不同的艺术观点共存并产生出新的表现形式,如:装置方式、行为方式、观念摄影等。它在不排除架上绘画和雕塑方式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新的媒材,如数字媒介,光、电等,而不单我们常见的纸、笔、墨、颜料来丰富艺术表达方式。它提示我们,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美术艺术与其他领域的交融会促使艺术内涵和外延不断深化、扩展,美术艺术学科的内容正在广泛增多。

第二,运用新形式、新媒材开发创造性思维。在现今的高校专业美术艺术教育中,基础课以素描、色彩(水彩、水粉)为主,学生接触到的不外乎各种纸张、炭笔、炭条、炭精棒,水彩、水粉颜料、油画颜料、调色油等常见材料。现当代艺术的表现手段超越了传统的点、线、面、色彩等美术元素,体现出对材料无所不及的运用。而且,在对艺术工具的选择之中,诞生及成熟于20世纪的各种新科技如摄影、影像,以及新兴的电子虚拟技术,都以艺术的名义聚集到一块,与传统媒材交互融渗,构成了当代艺术新的视觉形态。阿恩海姆说过:“用任何媒介塑造形象都需要创造性与想象力,每换一种新的媒介,就会产生新的创造。”西方现代艺术发展过程中,每一次材料的更新都会带来艺术的观看方式的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当代艺术重视新材料的探索与研究,尤其是与传统艺术媒材结合的综合实验,对技能的要求不一定很高,鼓励人们主动、积极地寻找表达自己的媒材,轻松愉快地参与到艺术活动中去,正如20世纪德国艺术大师博依斯所说:“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

第三,通过艺术认识社会。当代艺术立足于迅速变化的生活和公众之中,赋予作品当下性观念的同时,尽量使作品的含义浅显易懂,主要体现在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并通过选择有效的语言表达形式揭示困扰人的精神自由的种种现实问题。高校美术艺术教育可以通过对材料运用、对观念表达的启发,引导教育,促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