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探析中国伦理思想下的武德

2013-01-10

总的来说,侠义思想中蕴含着许多与伦理思想相吻合的内容,如:勇、信、义等思想。当然儒家所讲的“义”是合乎“仁”的义,所讲的“勇”是在“礼”节制下的勇。侠义思想是在中下层社会中滋生发展的,“士为知己者死”的豪爽和刚直不倒的气节,常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美奉为信“义”之楷模,也成为武术界一直标榜的心中圣人,并几乎成为一种信仰,其原因是“忠、孝、义”三者是武侠思想的核心。但从历史上看,侠义思想也有其落后的一面,舍己取义的标准常常根据小团体和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因此侠义思想不完全是一种完美的道德行为。在现代社会中,对侠义精神应当合理的继承,以符合社会道德的要求。

4伦理思想下的武德对于当代的启示

4.1武德是武术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

武术被人们所接受,并广泛流传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注重武德。因为武术本身侧重讲力,包括力的增长、分配、协调、运用等,但在社会条件的规范下,力的应用是不能随心所欲的。德,即是规范力的施展,它使武术主体的处世方法与社会不悖,并严格遵循社会的规则。在此情况下,所谓的德就是德力统一体中的德,这也是武术技击与社会伦理思想统一的一种体现。同时,武德也是武术的审美特征之一,武术与古典美学一样,追求气、韵、意、形、神等。在传统哲理思想下,强调善与美的统一,即通过伦理道德上的感染作用,把握真善美统一的主题。因此,即使武术是以技击为本质的一门格斗之术,却在武德的规范下变为除暴安良,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和谐,体现了善美合一,德术并重。古有拳者就认为:“德与力如武术的两翼,似车之两轮。”二者缺一不可,德力的统一自古就是武术人格的特征,是武术的审美价值内容,也是武术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

4.2武德是构建现代社会价值观、完善人格的重要内容

武德致力于人格的培养,始终关注的是人的生命的质量,以“仁、义、礼、智、信”为基础,致力于优化提高人格的完美,引导武术应该培养具有怎样人格的人,而重仁爱,讲忠义的武德所尊崇的人格内核,正与现代人格的需求实现了科学合理的优势互补,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由高智慧,高尚道德和审美情操的创新型的人才。而仁义武德可以通过现代的诠释和改造,使其融合于公民个体意识中,以促进群己互补,公私结合价值观的确立。更进一步说,如果将武德引入现代社会中,使其与时代精神结合,符合和谐社会构建的精神要求,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现代的把人物化及其过分注重物质欲望的宣泄现象,以保障人文精神的弘扬。追求武德的人格,对于构建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格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是完善人格的重要内容,将有助于整个人类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从而塑造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4.3武德是解决人类问题的选择

武德中谦和含蓄的致身观,自强不息的励志观,崇德扬善的处世观,重义轻利的侠义观是武术人的精神内涵与价值标准,以这种价值标准去处理困与,家与家,人与人的关系,能和谐处理好各方面的矛盾,从而达到由各关系不同而趋于和谐。而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冲突、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价值观念往往是导致世界动荡和冲突的原因之一,故此,当今学界认为构建一个合理的、现代的伦理社会是面对自然、社会、自我冲突挑战的选择。因此,中国伦理道德下的武德所包涵的精神内涵建设也是解决人类问题的选择。

5结语

中国伦理思想下的武德是以“仁”为核心,以谦和含蓄,谦敬忍让之处世精神,自强不息,刚健有为之励志精神,崇德扬善,重信守诺之侠义精神等为内容,以以仁爱人,以义修身的道德规范,是武术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之一。在处于“失和”的现代社会中,武德是构建社会价值体系的内容,是完善人格的内容,是解决人类问题的选择。继承和发展中国伦理思想下的武德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推动。

威廉希尔app  教育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