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探析中国伦理思想下的武德

2013-01-10

 【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探析中国伦理思想下的武德

论文摘要: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以“仁”为核心,强调道德义务,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忠恕之道的行为尺度,其对民族的繁衍和文化的延续起着重要作用,而武德就是习武群落中的行为规范,是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探索伦理思想下的武德内容及其表现特点,在现代社会失“和”状态下,武德是武术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之一,是构建社会价值体系的内容,是解决人类问题的重要选择。

论文关键词:伦理 武德 仁 义

1前言

在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如日中天,潮流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在享有富足的生活条件同时,却在心理、思想、观念上出现贫乏的现象,造成文明系统价值的冲突,特别是面对当今人类的五大冲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自身心灵,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人们道德的缺失,价值的分裂,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文化心理的落寞和精神世界意义的危机,可见,现代人正处于一种失“和”的状态,要改变中国现在的文明系统价值冲突与精神世界意义的危机所造成的人文灾荒,人与人,社会与人,人与心灵,人与自然就必须和合发展。在具有几千年文化沉淀的中国,要保证这多方面的和合并不是空谈,但也不能凭空的就能调和,需要来自于对传统文化的历史继承,其中伦理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认识社会道德现象的最高形式和成果,并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社会关系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其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历史的继承性,并长期以来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民族的繁衍和文化的延续起着重要作用,是传统文化继承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武德是指长期以来在习武群落中形成的对习武者的行为规范要求,是习武者的道德,其主要就是为了协调习武者之间的相互人际关系,提高习武者的道德修养,它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2武德中中国伦理思想的精神内涵

中国伦理思想源远流长,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直都是儒家伦理思想。儒家伦理思想是一个以“仁”为核心,反映封建等级关系的体现“爱有差等”的道德规范体系,其强调道德义务,重义轻利的价值观,仁与义的人性论,忠恕之道的行为尺度。所谓“仁”,孔子给仁:下的定义是:“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就是说有好事就要想到别人,让别人也得到好处。与此相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仁者,爱人,即是孔子的思想,扩展开则有爱身,爱亲,爱人民,因此,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伦理哲学的重要范畴,也是武德的核心。除“仁”思想外,“义”也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概论,它的根本含义是指符合一定的伦理道德规范的行为,它与伦理思想其他重要的范畴“仁”、“利”都有密切的关系。在孔子看来,“义”是一种理想人格,是君子所应该具有的重要品质,认为“君子义以为质。”(《论语·卫灵公》),它也是君子人生追求的目标之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可见,义是社会伦理的规范,正如董仲舒给“义”下的一个别出心裁的解释:“仁者爱人,义者正己爱在人,谓之仁,义在我,谓之义。仁主人,义主我也。故日仁者人也,义者我也。”(《春秋繁露·仁义法》)其认为“义”主要是规范自身行为的,而“仁”是对别人的态度。此外,“信”也是儒学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它的含义是指诚实不欺,守信用。在《论语·为政》中提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其认为信是人所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品质。而且孔子也认为信是完善人格,提高自身境界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总之,在社会生活中,要做到达仁,至信,善勇,规义,就是行使忠恕之道,行仁之方,推己及人。中国武术就是以儒家“仁学”为伦理核心.以“和谐”为价值准则,从武术的历程来看,伦理道德一直都伴随着发展,并与武术结合,形成了独有的“武德”,它归属于儒家伦理思想的范畴,武德的各方面内容与要求都体现了儒家伦理思想的“四德”、“五常”之精神,其武德的实践过程也是追寻“仁道”,推己及人的过程。

3武德中体现伦理思想的几个方面

3.1谦和含蓄、谦敬忍让之处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