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有关徐特立早期教育伦理思想探微

2013-01-09

徐特立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自幼深知农民疾苦,对劳动人民有着深切的同情。在教育观念上,他反对封建等级秩序,倡导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主张发展平民教育。他认为穷困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是不合理的,决心努力消除这种不公正的社会现象。1905年,他和何雨农、姜济寰等人在离长沙城15公里的榔梨镇创办梨江高等小学堂,专门招收农民子弟入学;1912年,他在家乡筹建了长沙县第一所乡村初级小学校——五美初小,免费吸收贫苦子弟入学。后来,他又多方设法,在丁家冲建立了一所拥有高、初两级,附设师范专修科的府立高等小学。为了提高工人的文化素质,1910年年底,他在长沙城北门外李大中丞祠堂创办了湖南第一所平民夜校。学生中有做工的,有拉车的,有挑担的,还有商店小学徒。他非常喜欢这些被上层社会瞧不起的粗人,这些人也对他甚为爱戴和尊敬。

徐特立主张男女平等,努力解除强加在女学生身上的封建桎梏。1906年,当毁家兴学创办周氏女塾的朱剑凡邀请徐特立去校任教时,他欣然就聘。当时男女界限严格,男教师给女学生讲课时得在讲台前挂着帷幕,“垂帘施教”。徐特立顶着压力,革除了这一封建陋规。1925年,徐特立到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俗称稻田师范)担任校长,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开放校禁,允许学生在课余时间走出校门允许学生过问政治,参加社会活动。有时,他还带领学生去郊游,打破学校对女学生的长期禁锢。有些女生因为封建压迫,入学前就已结婚甚至怀孕,按过去的规定应取消学籍。徐特立则对此持开明态度,甚至允许一个叫许德耀的学生在校内分娩。这件事在教育界引起一些非议,有人甚至造谣中伤,恶意诽谤学校。他却置之不理,坚持让许德耀完成学业。1956年,徐特立回到湖南,当年的一些学生去看望他,并告诉他许德耀在湘潭当教师,三十年前在学校生的孩子也成了国家干部。他欣慰地笑了。

四、关爱学生与爱护教师的结合

关心、爱护学生是传统师德的重要内容。孔子提出:“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论语·宪问》),表现出对学生负责,对社会、国家负责的强烈责任心。徐特立认为:“校长教员关心爱护学生,是应尽的职责。”

在教育方法上,徐特立坚持因材施教,他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长处,也各有缺点,教育者只要善于发现,善于因势利导,使学生的长处得到发展,缺点得到克服,就可以成为有用的人。他认为教师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对学生循循诱导,特别不能歧视有缺点错误的学生。担任长沙师范学校校长时,他曾经说服校务委员会成员和教员给一个被开除的学生重新学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