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探析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

2013-01-08

毛泽东从指导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高度深刻地阐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他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看作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核心问题,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则在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中的重要作用。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进一步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上升至党的思想路线高度,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指出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就是坚持理论教育不能脱离现实政治,就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江泽民从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目的出发,强调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做到“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从而明确提出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新的实践,批评了那些照本宣科、断章取义、搞形式主义、说一套做一套的不良风气,强调了理论创新的重要性,突出了理论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断增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指出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强调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加强理论武装和理论指导,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2004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在培养师资队伍、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改进宏观指导等方面下工夫。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中央采取的关于提高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决策,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增强教学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指明了方向。

三、新课程体系为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供了基本前提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中的理论,指的是科学理论,具体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及贯穿其始终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中国共产党不但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而且还及时地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注重对青年大学生进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面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为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贯彻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因为,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理论,理论联系实际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就会因为科学理论的缺位而使实践误入歧途。“05方案”明确规定把“98方案”规定的7门必修课调整为4门必修课,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4门必修课,另外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选修课。与以往所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相比,新的课程方案体现了综合性、整体性的要求,有史、有论、有应用,有利于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从历史与现实应用的有机结合中,全面地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种新教材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是改革开放以来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之一,有三个共同的特点。

一是做到了“三个充分体现”,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最新经验,成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进展。二是突出了教育重点,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更加有利于大学生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更加有利于大学生科学认识人才成长规律。三是有较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可读性。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大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课程教材体系,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根本要求在新课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原理”、“纲要”和“基础”课程,分别从指导思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思想道德方面,承担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同层次的具体内容;而这三门课程,从与“概论”的关系而言,为“概论”课奠定了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思想道德基础,由此显示出“概论”课的核心作用。“概论”课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着重从整体上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和最新成果,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的本质要求,由此决定了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新课程体系中的4门课程本身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理论结晶,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供了可能性,奠定了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四、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是理论联系实际中的最大实际

实践已经表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取得了很大成绩,这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的结果,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没有得到落实所致。新世纪新阶段出现的“四个深刻变化”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发生的变化,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把握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新课程体系为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科学理论方面的前提条件,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必须钻研教材,把教材体系变成对青年大学生有帮助的和有吸引力的教学体系。而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就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已达成了共识。但是,对于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理论所联系的实际到底是什么方面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认识。从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材料来看,就实际的理解上,实际被宽泛化了,似乎什么实际都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联系的对象;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的理解和贯彻上,联系被简单化了,进行社会调查活动,利用假期空余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或者增添一些实践性的教学环节,被认为就是在教学中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式来看,有许多实际特别是重大的政治实际需要联系,然而,作为教育对象的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应该是理论所应当联系的最大实际。把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与其他的实际并列,既有忽略最大实际的嫌疑,又没有认识到其他实际只是反映为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而与理论间接地联系着。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由于没有准确把握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形式上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而实际上由于脱离了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这样一个最大的实际,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受到了冷落。要依据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他们的心身成长规律,以及大学生对历史的、现实的各种实际的认识状况,理顺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方案,谋划教学对策,组织课堂教学,以使学生掌握科学理论并学习运用科学理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育部长周济认为,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把“概论”课讲出吸引力。要注重联系历史实际、当今国际社会实际、国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以及学生的思想实际等等,从正面剖析问题、讲清道理,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的能力。北京大学教授、“概论”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吴树青先生认为,要使“概论”课成为对大学生最有帮助和最有吸引力的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应当使课堂教学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信息的广度,同时要加强针对性。“概论”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本身的内容为主体,又要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在理论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不是什么问题都去联系,而应当着眼于帮助学生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明辨是非。二、理论联系实际不是就事论事,而是着重从正面剖析问题、讲清道理、切中要害,努力做到以理服人,充分发挥真理的力量、逻辑的力量,帮助学生学会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的能力。三、联系实际部分有许多具体问题可能难以回答,教师不可能什么都了解,对这类问题尽可能提出什么是正确认识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应当沿着什么样的思路和方法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供了一个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