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有关高职网络课程的优化

2013-01-06

(二)内容更新不及时,疏于管理,人气低迷

(三)网络课程偏于理论知识,缺乏互动交流,教学方式单一

(四)虚拟实验的针对性不强,对其局限性认识不够

(五)课程内容讲解偏离其原有目的

(六)对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七)对学生学习过程无有效监控、评价、反馈机制

上述这些现状和问题困扰着我国网络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到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前进步伐,因些有必要对目前的网络课程进行改革,探索一条能使网络课程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其实际功效的建设之路。为此,本文在概述网络课程学习理论以及网络课程现状的基础上,浅谈高职网络课程的优化与创新。四、网络课程的优化

(一)网络课程模块的优化

就课程类型而言,网络课程体系属于基础性课程、发展性课程和创造性课程。据此,网络课程的内容设计可以从3方面考虑:知识模块,发展性知识模块,创造性知识模块:基础性知识模块主要是向学生传递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注重对现象、概念的解释和定义的描述;发展性知识模块主要是对基础性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开发学生智力;创造性知识模块是对学生更高的要求,是对学生创新性能力的培养。

(二)网络课程技术环境的优化

成功的网络课程应在技术和教学指导两方面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技术环境是意义建构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支撑,它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有力的认知支架,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并提供资源整合的有力环境。我们要依据认知灵活性理论,建立有效的知识建构环境,并对学习资源和任务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尤其在非良构知识领域的开放性问题的学习活动中,技术环境所提供的认知支架作用和直线式和螺旋式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必须的。

(三)评价方式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