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经济常识教学中数学模型的运用

2012-12-27

(1)运用范围过泛过滥。数学运用的界域是可以量化的事物,经济研究的视野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关系。并非所有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都是可以量化的,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

(2)对数学模型约束条件的取舍过于随意。几乎所有的理论都是在设定若干前提和假设条件的基础上确立的。数学方法逻辑严密性和计算准确性的性质决定了任何一个数学模型都要受到若干条件的约束,只有假定这些条件满足,该数学模型才能成立。方程越复杂所受的约束条件越多。有人在建立数学模型时对于约束条件,一是根本不去考虑;二是过于简化;三是约束条件的确定十分随意,仅从模型本身的需要出发而不考虑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要求。如此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起不到对经济现象量化模拟和对经济理论抽象概括的作用,相反,容易引起理论的混乱和实际操作的重大失误。

(3)数学方法应用的目的不很明确。数学也是一种语言,对某些现象之所以要用数学而不用其他形式的语言(如文字、图画、音乐、形体等)去描述,就是因为它能够比其他形式的语言更简练、更准确地将该现象表示出来。如果达不到简练准确的效果,就应该采用其他的语言形式。有些人对这一点不大明白,将本来可以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说明的问题,故意用多数人看不懂的数学公式表达出来,而得出的结论却是人人通晓的一般经济学常识。这种弄巧成拙,事倍功半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参考文献

[1] 任志鸿.高中新教材优秀教案(高一政治·上)[M].南方出版社出版,2005,5(第四版).

[2] 任志鸿.高中新教材优秀教案(高一政治·下)[M].南方出版社,2004,10(第三版).

威廉希尔app  教育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