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模拟教学法在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2012-12-27

由于课时有限,且一般采用合班上课,公共教育学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不多,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很少,师生关系日趋淡漠化。经常出现教师上课压着铃声进课堂,下课铃声一落夹包就走,上课时教师讲教师的,学生听学生的,我行我素的现象导致教与学双方情感疏离和对立,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成了沉重负担,毫无乐趣可言。而在模拟教学实践过程中,每个学生和任课老师的交流次数都明显增加,教师要指导帮助学生准备教学,设计教案,学生遇到疑难要请教教师,师生共同研讨教学问题,同时不自觉地进行了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这有效地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密切了师生情感,培养了师生间真挚友情,从而改善了师生关系。特别是通过模拟教学,学生进一步熟悉了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对教师这一职业及劳动特点有了更为具体的感性认识,深入了解了教师的职业内涵,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进一步加深,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提高,师范素质基本养成。

合格的师范学生应该具备相应的教育学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然而由于部分高师院校办学思想和办学定位不明确,因此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存在重学术性轻师范性、重理论性轻实践性的现象。相当数量的师范生虽然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但缺乏必要的师范素质,难以胜任实际教学工作。有些学生走上教学岗位后,不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情况,缺乏组织教学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还需要进行基本培训。模拟教学法的运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教育学基本理论和知识,而且可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及其他师范素质。实践表明,学生通过钻研教学内容、撰写教案、扮演教师角色组织并开展课堂教学、师生共同评议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切实加深了对教育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和组织教学的能力;通过查阅优质教案、观看优秀教师教学录像和模拟教学活动,强化了职业动机,体验到了从事教师职业活动的乐趣,从而为成为一名合格而优秀的教师提供了必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基础,以及心理准备。正如《学记》所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参考文献:

[1]麦茂生.加强实践性:高师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主方向[J].高教论坛,2008,(1):19-21.

[2]吴航.试论现代教学的特征[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6):39.

[3]海伦·蒂姆勃雷.促进教师专业学习与发展的十条原则[J].教育研究,2009(8):55.

威廉希尔app  教育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