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社会主义新农民培育路径探析

2012-12-26

社会主义新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和核心力量,应该采取多种手段、探索多种路径来加快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民,壮大新农民的群体力量和数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注入巨大的动力。

1.通过城乡统筹互动扩大社会主义新农民的培育范围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通过城乡互动培养新农民,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一是要充分发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作用,帮助农村培养和壮大新农民的力量。要加大城市对农村、农民的服务和帮助作用,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支持科技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到农技推广一线工作。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培养新型农民”;要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引进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的支持,“推进农业科技进村人户……着力培育科技大户,发挥对农民的示范带动作用”;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资金、技术,带来先进的生产管理理念;要引导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对乡村进行结对帮扶。二是要送出去培养新农民、扩大新农民的视野范围。要派遣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民到城市和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学习先进技术,开阔农民的视野,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成为农村经济的带头人。

2.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努力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民的文化素质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是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民的根本举措和基础工程,应该加大对农村各类教育事业的投人,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一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要通过改善农村教学条件、免收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派遣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等措施,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二是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要“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通过发展面向农村和城市的各种农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既可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又可以向城市转移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社会就业;要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高等职业教育,开设农村急需的农业种植、畜牧兽医、农机维修、农技推广、农村经济管理等专业,支持各类职业技术院校扩大农村招生规模,鼓励农村初、高中毕业生接受正规职业技术教育,通过设立助学金、发放助学贷款等方式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要采取有效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引导大学生到农村支教、当村官、提供农技服务、就业创业等,为农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要通过开办农业技术夜校、选送到各级中高等职业学院深造、发放教育券、开展农村远程教育等方式开展大规模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培养一大批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的骨干农民,为现代农业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提供经营主体。要“加大‘阳光工程’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补贴标准,充实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完善培训机制。适应制造业发展需要,从农民工中培育一批中高级技工。鼓励用工企业和培训机构开展定向、订单培训。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民转移就业培训”。

3.大力加强农村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农民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

加强农村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是提高农民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农村民主建设的重要举措。要通过为农民送书、举办知识讲座、组织文艺团体下乡演出、送电影下乡等送文化下乡活动和“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为农民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和各类文化科技资讯,积极引导农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组、文明村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阵地,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4.引导、支持农民创业,不断扩大创业型农民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