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络环境下汉语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试析

2012-12-21

“两热一冷”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我国汉语教育的现状,网络语言大量盛行,严重冲击着汉语言教学,冲击着悠久的汉语和汉字。许多网络语言中的词语并不像汉字有固定的含义,很多新词都是网友随意创造的,并按自己的想法赋予它特定的含义。这种无规律的没有根据的拼合只是个性的表现,破坏了汉语的规范。

(一)网络语言严重干扰了学校汉语教育

据反映,一些中小学生的日常语言和作文里已经出现了网络语言,而且为数不少。网络语言在校园里出现,让正在接受教育的孩子们无法辨识哪些是正确的汉语,哪些是网络语。他们从小生活在网络中,甚至可能不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汉语。网络语言正在破坏中国语言文字的纯洁。

(二)网络环境客观上加速了国人汉语能力的退化

输入法的不断改进让我们的打字速度越来越快,有些输入法甚至既不需要区分平翘舌、前后鼻音,也不需要确认每个字的偏旁部首和声调,只要输入每个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就可以出--现一整句话。有些人在输入时,由于字库中没有现成的词组,而出现一些与所输入的拼音谐音的词,为了节省时间便直接选中输入,即使句法结构错误也不作修改,从而造成谐音的错别字现象。这些谐音字正是汉语规范使用的最大敌人。例如,“蓬荜生辉”和“罄竹难书”,输入拼音就会发现,有的电脑上显示出来的是两个答案,分别是“蓬荜生辉”“蓬筚生辉”和“磬竹难书”“罄竹难书”。再比如“鸵鸟”一词,在互联网上与“驼鸟”是完全等同的。很多人认为电脑上显示出来的就是正确的,因此在使用时就将两者混为一谈了。而事实上,标准答案只有一个,分别是“蓬荜生辉”“罄竹难书”和“鸵鸟”。但在互联网时代,只要能交流便可,除了语言学家,几乎没有人追究你的词语使用是否准确恰当,因此,也就很少有人愿意拿起字典,确认一下标准答案。这种现象使得我们在汉语的使用上错误百出,久而久之,就对错不分、没有标准了。我们承认语言的“约定俗成”,但不等于放任自流。

(三)媒体的宣传进一步加快了网络语言的传播

很多电视节目为了迎合观众,在节目中大量使用网络语言,例如“雷人”“PK”等;许多节目主持人普通话水平不过关,读错音、读错字、用错成语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广告为了突出新意,喜欢擅自“修改”成语,例如“骑乐无穷(某摩托车广告语)”“百衣百顺(某名牌服装广告语)”“食全食美(某酒店广告语)”“闲妻良母(某洗衣机广告语)”“触幕惊新(亚细亚电脑三维动画系统广告语)”等。过多的不规范使用借助媒体强大的宣传力量严重干扰了人们对汉语的正确认知与使用。

由此可见,汉语正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网络语言正在“异化”中国语言文字,对现行汉语教学和研究提出了挑战。

四、网络环境下汉语教育应采取的对策

国家汉语战略是一项非常严肃的民族文化国策,关乎民族千秋大业,需要审慎和理性地规划。政府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新的汉语危机,及时提出针对汉语教育的一些新的应对措施。新形势下,尤其在网络语言盛行的时代,我国的汉语教育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大对国内汉语教育的投入

国家应该坚持推广汉语的战略,加大对汉语的投入,甚至“把国防开支的三分之一拿来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但这项战略工作应该内外兼备,不能顾此失彼、本末倒置,只重视对外汉语教育而忽略了国内汉语的教育。对外汉语教育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汉语教师的专业素质,而对外汉语教师大都从国内汉语教育者中挑选,他们也承担着国内汉语教育的重任。因此,对外汉语教育是国内汉语教育的延伸,没有成功的国内汉语教育,自然就不会有成功的对外汉语教育。所以,国家在加大推广汉语的投入时,应重视对国内汉语教育的投入,加大对国内汉语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汉语教师的培训力度,减少网络语言对他们语言能力的负面影响,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国内汉语教育。

(二)加强中小学校的语文教学工作

网络语言之所以干扰汉语的正规教育,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语言基础不够扎实。网络语言本身并不可怕,干扰汉语的正常使用才是其可怕之处。正在学习的孩子们并没有能力准确判断哪些是网络语言、哪些是规范的汉语言,导致汉语言的乱用以及混用,这又进一步加大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难度。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不仅应该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转变教学理念,把教学目标从以写作为中心向听说读写全方位转变,把教学重点转向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还应该进一步加大语言训练力度,使得学生的语言基础更加扎实,从而能较为准确地判断和使用规范的汉语言,以增强抵制网络语言侵袭的能力。同时教师应该在了解和掌握一定网络语言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认识网络语言的利弊,坚持使用健康的网络语言,坚决抵制不健康的网络语言,并指导他们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网络语言,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规范的汉语言,把不好的网络语言从自己的语汇中清除掉。因此,要想适应网络环境的变化,中国的中小学语文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走出僵化的教学模式。

(三)大力推广普通话

在汉语受到网络语言等挑战的当前,推广普通话已经成为汉语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其重点应当放在推广和普及两个方面。

1.推广。坚决捍卫汉语的国家语言文字主权。普通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汉语教学的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是校园语言、教师的职业语言、学生各科课程(外语课除外)的学习语言;在机关单位工作时也应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工作语言;不同方言区的人在公共场合的交往基本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交际语言。

2.普及。媒体应承担起传播规范的汉语言的重任。首先,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一些传播媒介上介绍汉语言的正确使用规范。这为国人尤其是正在学习中的孩子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机会。他们可以由此认识更多的汉字,知道它们的读音、字面意思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日久天长、耳濡目染就会提高使用汉语言的正确率。当他们接触网络进行交流时就可以减少一些错字、别字和一些不雅的网络语。

其次,应尽量避免方言、网络语言及他国语言的干扰。为了规范语言文字的应用,国家也曾出台相应的政策文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第十六条还特别规定,广播电视如需使用方言,必须经过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的批准。之后广电总局又发出《关于进一步重申电视剧使用规范语言的通知》,要求电视剧的语言(地方戏曲片除外)应以普通话为主,一般情况下不得使用方言和不标准的普通话,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视剧、少儿题材电视剧以及宣传教育专题电视片等一律要使用普通话,电视剧中出现的领袖人物的语言要使用普通话。广电总局还于近日再次下发通知,要求在电视节目中进一步规范用语,不能使用NBA、F1甚至GDP等英文缩写词。以上文件一出,语言学家们不禁拍手称快,因为我们的母语太需要类似的政策保护了。电视节目中不规范用语的使用,会影响到普通话的推广,对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语言学习会产生误导作用。同时,如果大量使用方言播报新闻,对普通话的推广也会有一定的阻碍。而对英文缩写词的禁用一方面可以避免英文和网络语言使用的泛滥;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中国人更准确地理解这些英文缩写词的中文含义,减少对汉语规范使用的干扰。因此,媒体承载着对汉语言规范发展的巨大社会责任,国家应加大力度,进一步规范媒体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