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影响外语学习的情感因素分析及对策简析

2012-12-21

除了上述的内部因素外,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情感因素也有来自外部的,主要包括教师、课堂和社会环境等。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该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目前,我国大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在课堂内进行,用英语实践的机会也主要来自于课堂。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消极情绪,提高学习效率。教师的课堂表情表现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通过语言、声调、节奏和表情对教学内容的解读与演绎,引起学生情感的强大流动与共鸣,这是情感的感染功能。因此,教师就会影响到学生心理情感的差异,教师的愉悦、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一定会感染学生,使学生也处于同样的状态。教师生动自如的表达、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充实的教学内容,加上风趣幽默的风格,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热情。那些工作热心、责任心强的教师,也无处不受学生欢迎。有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当200名学生被问及“你对你的英语教师教学感到满意吗”这一问题时,只有31%的学生回答满意。同时,只有21.3%的学生认为“英语老师关心我的学习”。因此英语教师应当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表现形式,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促进英语学习过程的顺利发展。

研究证明,情感具有社会性的特征,它是指人的情感往往受到社会情景的制约,社会环境直接影响人们学习或生活的情绪。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随着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特别是入世以后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英语愈加重视,不少用人单位对英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许多大学生把通过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作为学习目的,有的学校甚至把四级通过率看成衡量英语教学的唯一尺子,并把考试通过率与学生的学位、文凭挂钩,这些给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焦虑感,从而影响语言习得。

那么,如何避免或消除上述不利于外语学习的情感因素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帮助、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外语学习中动机和成功是一种循环的因果关系,学习越成功,动机越强烈;动机越强烈,越能获得成就。培养兴趣能使学生有高昂的热情,饱满的精神和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把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动机。课堂的话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课堂教学兴趣的一个重要资源。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成功体验和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教学手段,以及与学生个人生活有关的话题和活动,如个人背景、日常生活事件、学习经历、家庭、个人兴趣与活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选择和安排不同的话题来组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角色扮演、辩论、利用网络互动学习等“多元互补”的新型教学,特别加强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鼓励他们大胆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勇于开口,不怕出错。同时倡导“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的新理念,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焦虑感,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愉快的学习经历,使他们对所学科目产生兴趣,思维更加活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保持长久的英语学习兴趣。

最优秀的学生往往是有学习动机的学生。帮助学习有困难、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最好的办法是帮助他们学会学习,使他们学有所得、学有进步,从中体验学习的成功和乐趣,收到学习动机的正强化作用。

2.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密不可分,它促使学习者为实现某一目标,满足自身需求而自觉付出努力。正确的学习态度可以让二语习得者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具有学习的自我能动性,自然会取得良好的成绩和较大的进步,这要求教师首先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由于英语教学具有交际性原则,频繁的反馈更有利于教学,特别是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尚未完全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教师应多关心学生,对学生提出较高的学习要求。同时加强目的性教育,使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而是以此为工具获得信息,达到交际的目的。大学生都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应从个人的人格魅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学习成功的体验和灵活的评估机制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自觉参与教学活动,乐于表现自我。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不能一味地挑剔、责备,而应当更多地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欣赏他们的点滴成功,不失时机地予以表扬,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与快乐,从而促使其内在潜能得到进一步挖掘。

3.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降低学生的语言焦虑。成功教育的起点应该是使学生充满信心地走向成功。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自信教育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坚持不懈。自信教育的主题内容包括目标教育、理想教育和需求教育。学生的自信培养一半靠自己一半靠教师,自信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课堂提问、家庭作业、单元考试、书信交流等。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也是自信教育的一个方面。最好的办法是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分解难点,各个击破,让学生在每一个阶段获得成功,使他们对达到每个目标都充满信心。赏识教育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在课堂上应善于发现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表现出的各自长处,对他们取得的进步要充分肯定。如鼓励发音较好但总体英语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参加演讲比赛,充分发挥其长处,最终提高英语整体水平。对那些不愿开口说英语的学生,如果他们积极参加口语对话,就不要吝啬表扬鼓励的言辞,否则会使他们失去自信,甚至产生自我“负驱动”。

在外语学习中,缺乏自信的学生往往会出现语言焦虑,对此主要采取心理疏导、改进教学方法等手段,帮助学生科学分析自己的能力,确定切合自己实际的发展目标并分段实施,切忌好高骛远、强求划一。注重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面对挫折不气馁,敢于藐视困难,知难而上。学校应注重校园环境建设,努力让学校的每一个地方都充分发挥育人的功能;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开展具有渗透和暗示作用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降低焦虑感。心理疏导过程中应教育学生辩证地认识家庭、学校、同学、教师与自身的关系,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引导学生保持乐观向上、合作互助的心态,建立和谐发展的心理环境。

三、提升教师自身亲和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