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实用主义价值观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2012-12-20

1、高校扩招使学生的竞争与压力增加。随着高校规模的过度扩张和招生人数的剧增,高校承受着巨大的财政压力。要不断扩大教育资源必须要有巨大的资金作为保障,由于高校资金来源单一,解决问题的办法往往是高校收取高额的学费。这笔数目不小的学费对于大多数家境不怎么富裕的大学生来说是不小的压力和“投资”,因此许多大学生时刻关注社会的需求、市场动态,自觉的选择较热门的专业,学习实用型知识,渴望知识能够迅速的转化为财富,取得较多的回报。

2、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效果不佳。近年来,一些高校在培养人才的举措上,只注重“择业教育”的实用取向,在专业设置、教育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上出现重实用轻素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即使开展了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只是流于形式。一些教师缺乏相应的知识体系和责任感,对教学应付了事。在“两课”的教学课堂上,教师通常是满堂灌,学生难以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更别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了。

(三)学生因素

学校是隐形的社会,大学生是社会变革的“晴雨表”。当一种社会思潮形成并广泛流传时,必然要反映到校园之中,在大学生身上体现出来。作为受到正统高等教育、思想开放、知识丰富的年轻一代,大学生对于社会思潮应该冷静分析、理性思考、辩证理解和合理地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事实上,大学生对于社会思潮的认识比较肤浅,具有盲目性、片面性和随意性的特征。常常是断章取义、生吞活剥、随意选用。如同对实用主义一贯强调效果即“皮尔士原则”地理解,大学生往往把它理解为庸俗的实惠思想,把实惠作为最终的目的而走向极端个人主义。

三、加强大学生实用主义价值观教育

(一)从理论上区分马克思主义与实用主义

“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同样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要想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就必须要熟悉各种哲学理论及其主张,全面、准确地把握其哲学内涵。对于实用主义哲学,大学生一定要冷静分析、辩证思考,把实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严格区分开来,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是大相径庭的两种理论。

(二)必须划清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实用主义价值观的界限

1、就价值的概念和价值存在而言,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表示物与人的一种关系,价值既不是主体的固有属性,也不是客体的属性,而是一种关系范畴。价值存在于主客体关系之间,脱离任何一方都不能存在。实用主义者认为,价值就是“有用”和“效果”,是可以脱离主客体关系的单纯的物的内在属性。

2、就价值主体特性而言,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主体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历史性,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总是体现一定的社会性质,“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状态的人,而是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而实用主义恰恰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把脱离了社会存在的自然个体作为价值主体,宣扬自然人性论。

3、就价值主体的需要而言,马克思主义认为,需要是客观性的。人的需要总是受到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总是受到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水平制约的。不论是需要的内容、结构,还是需要的满足方式、满足程度,都是具体历史地规定的,具有确定的客观内容。有别于马克思主义,实用主义则把人的需要等同于人的情感、习惯和本能,认为人的需要是心灵盲目地、自发地和神秘地产生的。实用主义否认需要的客观来源和需要的社会性,走向主观唯心主义。

4、就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来讲,笔者以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是“自由”,而实用主义的价值观的核心是“实效”,与马克思主义相比,实用主义价值观是庸俗的。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