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高校中文系外国文学课程教学的困境与出路浅议

2012-12-19

2.2.1 以问题带动教学问题乃理解之门,对要讲解的内容进行科学设计,针对需要解决的的核心知识,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围绕问题展开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在有限的时间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比如讲授中世纪文学时,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框架问题:当一种宗教成为时代的精神支柱时,文学会显现怎样的状态?然后有以下内容问题:何为基督教?中世纪基督教的本质是什么?基督教文化与古典文化的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最后通过具体问题诸如中世纪四大文学现象、但丁《神曲》等的学习解析可,可以较为全面深入第把握学习内容,也可以解决课时量不足的问题。

2.2.2 倡导研究性教学外国文学研究型教学的核心是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换,由教师为主转为以学生为主,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的是通过引发和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促使他们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种模式强调教学重点与学术研究步骤相结合,通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助、对有争议的问题的探讨、科研小组成果的展示、课外辅导等多种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2.2.3 加强文本细读文本细读(close reading),通常是指“对文本的语言、结构、象征、修辞、音韵、文体等因素进行仔细解读,从而挖掘出在文本内部所产生的意义”的一种文学阅读与批评方法。这种方法有时也被称作“充分阅读”(adequate reading),它是开展外国文学教学的基本保证。传统教学并不注重文本阅读,而老师只是根据作品梗概进行分析,学生阅读作品选译完成整个学习过程,结果只是印象式的读后感或者概念式地背教科书,这显然存在重大缺陷。因此,精选文本,进行译文和原著进行对照(尤其是诗歌作品)讲解、结合文学理论进行分析,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2.4 观赏影视作品辅助教学大量外国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影视片,它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可以和文本细读结合起来,相互印证,形成一个有机体,能够补充课堂之不足,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以上四种方式应该相互结合,互为支撑,形成一个有机灵活的新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调整,使外国文学课堂教学实现新的突破。

2.3 提倡网络环境下教学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资源实现了共享,多媒体技术得到普遍广泛应用,互联网信息使课内外学习紧密联系,为学生个性化和创新性学习提供了巨大空间。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通过幻灯片、图片、视频、音频、网上资源、精品课程网站、论坛等方式,拓展课堂教学空间。网络环境实际上为我们走出外国文学教学困境提供了最大可能。

2.4 创新考核方法,重视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即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应该在两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完善课程论文、平时作业、小组讨论、课堂问答等环节的评价体系,适当提高其成绩比例,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阅读和思考;二是实行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将闭卷、开卷、口试、答辩等结合起来,既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以较高层次的主观性试题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对培养学生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有良好作用。

3结语

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领域正在经受全球化带来的冲击,也带给我们困惑。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提高外国文学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达到培养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目的,始终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只有进行深入思考、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变革,才能走出目前面临的困境,实现新的超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