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和课程实施困难问题的思考

2012-12-18

再次,改革、调整和完善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提高师范院校的培养质量,保证师范生学习研究跨学科、跨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现有的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只有一个专业方向,只能承担一门学科的教学任务,而且专业划分非常狭窄,基本是线性的专业划分,缺少丰富的、综合的、拓展性的专业知识。仅就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而言,调整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标准,培养具有多方面素养的教师很有必要。这样可以提高师范院校培养人才的效率,提高师范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胜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可以节约成本。假如一位教师能够承担两门课的教学任务,可以减轻国家因为课程需要而增加学校教师编制所带来的财政压力。在这方面,德国的经验值得借鉴。“德国中小学要求每个教师必须具备执教两门学科的能力……每个教师每周必须执教24至28课时,完全中学教师每周工作量为24小时。实科中学教师每周的教学工作量介于两者之间。”当然,师范院校的课程调整也是技术性很强的问题,但是德国中学教师的培养经验具有启迪意义,或许也是我们的选择之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学校课程方案的形成与学生选课的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

[2] 陈永明主编,《国际师范教育改革比较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

[3] 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威廉希尔app  教育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