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新时期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策略探究

2012-12-18

何谓“集体”?集体这个词来自拉丁文Colligo,是“联合”的意思。正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我们不可随便拿一群个别的人作为集体。集体是活生生的社会有机体,它所以是一个有机体,就因为他那里有机构、有权能、有责任,有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赖”。学生班级集体具有下述的特征:

(1)具有明确的共同目标;

(2)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

(3)具有一定的共同活动的准则;

(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团结和心理相容。

黄海燕指出学生通过参加集体活动,“油然升腾起一种在集体之中的温暖感和为集体尽力的内驱力”。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既乐于表现自己的才华,又容易在共同的活动中接受教育。他们相互诱发,增强着自我教育的力量。在教育每个学生的过程中,集体本身也在不断地运动,充满青春的朝气和活力,这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不断激发学生努力上进。

人力资源理论认为,团队合作精神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而集体活动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最重要的途径。“初级工程技术协会”是美国一个重要的科学竞赛主办机构,它着重检验团队技能而不是个人技能。美国《华盛顿邮报》一篇题为《忘掉爱因斯坦依靠集体力量》的文章提到由爱因斯坦提倡的“美国西屋人才选拔赛”曾作为美国历史最久、名气最大的青少年科学竞赛,也是规定“一个人的名义参赛”,目前在美国已引起争议。不少教育界人士认为,“为了赢得最佳科学项目而彼此展开竞争的观念与我们应当采取的做法完全是背道而驰的”,因此他们不再鼓励学生参加像西屋科学人才选拔赛这样的竞赛,反映出美国学校中有越来越多的人支持强调集体意识的活动和注重加强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三)发展学生社团,引导学生快速适应社会

团中央提出了以共青团为主体、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为两翼即“一体两翼”的工作格局,旨在积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学生骨干队伍,为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服务。大学生社团组织大学生独立地参与社会,逐步适应现代社会,具有培养生活技能、传递社会文化、完善自身素质、扮演社会角色的基本功能。

1.目前大学生社团的组织状况

大学生社团组织基本上有以下四种类型:政治活动类;专业学术类;文学艺能类;业余爱好类。目前大学生社团的组建同几十年一贯制的社团组建模式没有多大区别,一些具有时代气息、反映社会发展趋势与要求的社团尚不多见。社团活动的主要内容仍摆脱不了表现性、娱乐性、消费性等倾向。

2.调整大学生社团的结构

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对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化提出了更为深刻具体的要求,高校要从青年政治社会化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社团建设。将单纯的艺能类社团和业余爱好类社团并为综合技能与综合素质类社团。走出校园,积极广泛地参与社会活动,扩展大学生社团活动的空间。社会活动对锻炼提高学生的办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起着独特的作用。一项活动取得成功,不仅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是认识能力、意志品质、解决问题方法和手段的全面锻炼提高,这是参加社会活动最根本的意义。

3.强化大学生社团的作用

为进一步鼓励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发展,学校应制定相关的政策对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给予支持。出台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种社会社团活动的规定和措施,对从事社团活动并取得成绩的给予学分等方面的奖励;把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及选修课有机结合起来。

(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1.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源于社会文化,是社会文化在大学校园的折射和反映。它是以高校师生员工为主体,以高校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高品位、高层次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

2.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

校园文化作为从学校教育环境中生长发展的文化现象,作为一种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教育、导向、感化、激励、娱乐身心等方面。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