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高校电影教育研究现状与幼高专电影欣赏教学应对

2012-12-18

我校属高专院校,核心专业为幼教专业,电影欣赏是公共选修课,教学的目标在于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电影审美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育学生人文情怀——简言之,它是人文教育而非专才教育,是艺术普及教育而非精英教育,属时下盛行的三种影视教育模式中的素质教育模式(“概论、欣赏”模式)[6]。因此,本课程不是为了让学生知道电影是什么或如何拍电影,而是为了让她们懂得欣赏电影,写出电影报告或影评,助力将来的职场生涯,让她们在学园中能更驾轻就熟地引导儿童欣赏动画片、讲故事、做小主持人、编排童话剧等——实用性而非理论性是其显著特色,它与本科高校或电影学院的电影教育有着天壤之别:前者独具人文优势,以影视传媒的史论教学为主,兼及影视制作与艺术创作的教授,培养目标多为文化理论、学术教育类研究型和影视制作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后者着力电影创作、生产专才锻造(艺术教育)和高端电影理论专家型人才塑造[7]。两类院校都开设电影欣赏课,但开课时间长,有的甚至贯穿本科四年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材可能是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主编的《影片分析手册》这样的权威教材[8];当要求学生撰写长篇大论、观点新颖、论证严密、文字流畅的学理式批评,涵盖的范围可能包括美学的、技术的、产业的、社会文化的等广阔的视野。从广义的电影教育看,诚如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郑政恒先生指出的那样,目前电影与教育的关系愈来愈密切[9]:在大学讲堂,教授以电影片段帮助教学已屡见不鲜;在其他领域,电影与文学教育、历史教育、公民教育、创意教育、国防教育、科学普及的亲近也已缠绵悱恻;按照徐春玲的解读,影视所涉及的社会资讯、大众传媒、艺术文化、产业经济和高科技等都应明媒正娶,纳为影视教学的正房[10]。凡此种种,都不适合我院学生的学习和操作。不同层次的学校不同的定位规定了我院电影欣赏课程独特的设计理念和课堂管理。

3.以史为纲

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工学结合、产学结合、学做结合一叠声的吆喝中,人文学科逐渐被赶入墙角,电影欣赏虽天赋异禀,在造就学生综合素质艺术修养多维视听思维习惯上无可替代,然其选修课出身决定了课时安排的有限(一学期36课时)。退一步说,即使排成一学年72课时,电影自身的综合性跨学科特点,也迫使我在教学内容的筛选上“沙里淘金”。据此,我把教学内容分为重点讲授掌握的内容、必须掌握的内容、一般了解的内容和自学的内容,框定电影基本艺术特征(重点讲授掌握)、欣赏的原则和方法(必须掌握)、中外电影简史(一般了解)和中外电影精品赏析四个教学模块,确立以电影基本艺术特征和电影欣赏方法为基础,中外电影简史为纲,各个时期的电影精品赏析为目的内容框架,简约精当脉络清晰。电影欣赏教学离不开影片的观摩,在这点上,我课内外看片并举,以课外为主,开列电影网站,要求学生课外至少观摩指定的20部(每周4部)电影,做好观影笔记(老师每周抽片讨论讲评),以扩大电影阅读量,增强电影语言的亲善力和理解力;同时,将课内讲习的作品限定在经典故事片上,适度牵手最新影片,把纪录片、文艺类节目等排除在授课门外;侧重选取电影语言丰富、人文情怀凸显的故事片。众所周知,人文情怀包罗万象,作为一个女生为主的学校,我主要选取珍爱生命、珍爱自我、关爱他人的经典作品,选取深情探看女性命运、女性意识和主体价值的影片,如《湘女潇潇》《秋菊打官司》《法国中尉的女人》《克莱默夫妇》等作为片段赏析或精讲的素材。

4.动口动手

作为非艺术院校的学生和一般的影迷,学生刚选本课程时,观看电影大都只注重情节和表演,很少理会镜头语言、画面构图、光色运用等电影专业知识。为此,我灵活使用教材(本课程教材为邹红主编的《中外影视作品赏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从电影艺术特征入手,借助观赏电影片段,师生共同探讨,一起总结出电影的基本特征,为后面比较在行的赏析热身。根据本校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好,但入学分数较低、文化素养较差、学习畏难情绪偏重的学情,课上我采用电影片段赏析为主(课外看片寻求完整性)、整部影片赏析为辅,口头评说和书面赏析交替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是,先创设问题情境,观赏精彩片段,学生分组讨论,各组选出一位代表作口头评析,然后回放该片段,提请学生留心情节背后隐藏的大量电影语言信息,让其他同学就发言同学的评析进行再评说。书面赏析方面,通过摸索比对,我确定撰写电影报告为首选的训练形式,撰写简短影评、长篇影评为辅助手段,理由是:①电影报告与影评不同,它不在给出对影片的个人看法,而在对影片的影音效果作出客观详尽的描述,即把影音效果画面造型转化为文字[11],这对我院学生难度适中,②电影报告网上资源少,切断了部分学生以抄代写的捷径,学生才能独立地完成练习,为撰写简短的影评夯实坚固的基础,避免受网络影响把影评写成随想式的观感,③有利于学生养成边看电影边记录的好习惯。直到学生对电影报告写作渐入佳境,有评介电影的冲动时,我才精选值得分析的精彩片段,请学生从结构、场景、景别、机位、色彩、光线等[12]选取一、二个角度,尝试简短影评写作,为撰写长篇影评做好铺垫。教学实施中,我推崇灵巧多变的方法:中外电影简史以教师讲述为主,电影理论知识以学生看片讨论归纳为主,片段赏析以观看他人评述,或教师引导、学生评析为主,整部电影欣赏以学生记录分析、讨论评判、实践操练(写影评)、教师讲评为主;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传媒手段,如Q聊、个人空间、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电影资源网站等进行教学,随时与学生展开双向交互式讨论,促使学生养成对经典或优秀影片相对较高的敏感度鉴赏力和有意识收集经典电影影评相关信息的习惯。

5. 课外延伸

课堂之外,与团学组织或学生社团联手,举办电影周,组织影评协会,在社团活动时间模拟表演电影片段,模拟电影颁奖仪式,即让学生事先就某部电影或某位演员的表演写成简短的获奖评述,然后扮演影视名流“颁奖”。此外,我们还借校文学刊物《月亮泉》出版影评专刊,与本地高校联谊,建立电影吧等,这些延伸活动不仅受到学生的欢迎,而且扩大了本课程的影响。

以上,是我们在高校电影教育研究尤其是电影欣赏教育教学研究贫弱大语境下,针对我校幼高专校情学情,在电影欣赏教学设计上所作的一些探索与应对,其个别性可以简洁地概括为教学模块上以史为纲,以电影精品为目;教学模式上以片段赏析为主,整片赏析为辅,口头评析和书面评析结合,书面评析以撰写电影报告为主,撰写简短影评和长篇影评为辅;注重实践,人文引领。本人不揣浅陋,在此抛砖引玉,祈盼唤起同行关注方家的指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