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论网络调查的人文转向

2012-12-14

前面的论述表明,网络调查从定量向定性的转向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接下来,我们将以“适合对现实中某一复杂和具体的问题进行深入和全面的考察”的“一种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案例研究为例,进一步分析网上定性研究的优点、面临的考验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实施的步骤等,其目的旨在对网上定性研究方法作更深入的阐释。

将案例研究运用于互联网研究,具有两个显著优点:(1)资料收集方便。互联网的可记录性使得研究者能便捷地收集到与以往发生的案例相关的资料;互联网的超时空性使得这种资料的收集方式成本低、效率高;互联网的可匿名性还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人们在现实社会中的顾虑,更能敞开心扉接受访谈。在互联网中收集相关案例,可以采用参与观察、访谈、帖子分析等方法。(2)有助于深入了解不同网络行为的深层动因。善于发掘事物的深层次特征,本就是定性研究的特长,这对案例研究而言也不例外。以网络侵犯行为为例,网络和侵犯行为这两点决定了这一研究不适合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但是,面对互联网中发生的各种侵犯行为,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它们的生成原因呢?笔者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收集互联网中发生的一些较为典型的案例,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发现了几种不同类型的网络侵犯行为,且这些侵犯行为的发生与互联网的结构、网民的社会心理、引爆侵犯行为的事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一个分析网络侵犯行为生成机制的解释框架。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对网络侵犯行为的生成动因就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将案例研究运用于互联网研究,也面临着如下几方面的考验:(1)如何将基于个案的研究成果推广到更大的群体中去。由于案例的选择并非采用随机抽样,且案例研究的逻辑是归纳而非演绎,因而不能简单地将个案研究成果推广到更大的群体中。要弥补这一缺陷,有两种方法可以采用:一是采用多案例相互验证和比较。“单个案例通常能说明某方面的问题,但用来搭建知识结构的框架是远远不够的。多案例研究法能使案例研究更全面、更有说服力,能提高案例研究的有效性”。二是强调案例研究的深度,“通过认同而达到推广”,而不是简单停留在描述层次。(2)如何评估研究的效度。互联网可匿名性的存在,既有利于人们敞开心扉,也为人们增添了一个用于伪装的面具。通过互联网特别是访谈所收集的案例资料,如何辨别它们是真实有效的呢?要对案例的效度进行检验,通常的做法是:常识判断、案例叙述的内在逻辑判断、查找其他资料进行佐证。(3)如何克服研究者的个人偏见。从案例的选择到案例的分析,案例研究都与研究者的个人素养紧密相关。研究者如何能做到在案例的选择和分析时,是基于研究问题本身而不掺杂过多个人的情感甚至偏见呢?

互联网中的案例研究并非随心所欲,而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1)建立理论假设。对于理论在案例研究中的作用,罗伯特·K·殷明确指出:“正确运用理论有助于划定案例研究的边界,得出最有效的设计,而且对以后归纳结论也是必要的。”(2)收集案例资料。可以采用观察、访谈、帖子分析等方法。(3)对案例进行分析。(4)形成报告。

四、结 语

没有互联网的诞生和日渐普及,也就没有“网络调查”这一行为。因而,对网络调查的分析不应也不能脱离对现有互联网属性的讨论。

当前国内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定量视角下的网络调查具有先天的局限。同时,也使得网络调查从定量向定性转向具有了必要性和可行性,但并不是要将定量研究从网络调查中排除。这种转向旨在表明,基于国内互联网的发展,定性视角下的网络调查理应在所有网络调查中占据主导地位。案例研究则是这一背景下值得推荐的一种适用于互联网研究的质性研究方法。

同时也应注意,我们所有的讨论都基于国内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但互联网并不会因为我们的讨论而停止前进的步伐。如果将来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率足够高甚至是全民参与,网络的属性发生某些根本性的变化(如实名上网),人们乐于参与网络互动,这些变化必然会对网络调查产生重要影响,届时我们还需对网络调查的使用状况再作评判。

威廉希尔app  教育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