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新教育纲要背景下职业能力培养

2012-12-11

(一)尚未正确理解职业能力的内涵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它不是单一的一种能力,也不是一个毫不相干的孤立能力的机械相加,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是各种能力的“综合”。部分高职院校误认为培养学生某一项操作技能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未能从深层次去真正理解职业能力的内涵。而当今社会不仅需要劳动者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更要具备与之相应的能力结构如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竞争能力等,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正确理解职业能力的内涵,按照职业能力的内涵来培养学生,使其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缺乏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这样的培养要求对教师提出了一定的挑战。高职院校教师作为“双师型”教师角色,不仅要具有较为扎实的学科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掌握先进的生产实践技能,并且要具备相关行业的实践经验、对企业当前的先进技术有一定的了解。由于我国多数的高职院校都是由以前的重点中职学校或者中专升格而来的,因此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实际教学水平都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我国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存在缺少对企业生产实际和技术发展情况的了解。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才能在指导学生实习、实训过程中起到真正的作用。

(三)实习、实训未能融入教学过程之中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兴的教学手段需要不断地融入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之中。例如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仿真工作环境下的实习等,特别是对于一些工科专业,如汽车检修、数控技术等机床操作实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新的教学手段普遍具有直观立体、环境模拟简便、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需要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是,由于目前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对些课程还只是停留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教学,不太注重学生实践环节的教学,再加上教学内容不能体现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因此就难以培养出目前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具有多种技能、全面素质和广泛活动能力的创造性人才,从而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更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四、学生个人自身方面

学生的自身因素包括天赋素质、受教育程度、兴趣、性格及某种观念等等。天赋素质是人与生俱来的生理特征,是能力发展的前提。观念因素是影响职业能力培养的观念性因素。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主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技术和才能,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弱,即使知道解决问题的基本原理,也难以运用到实际操作过程之中,更不能通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进行有效分析,找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这种表现反映了学生能力培养上的“迁移”训练不足。而现在的用人单位往往又很看重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知识、敬业精神、沟通协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因此,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是当前社会就业状况的需求,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注重自身的综合素质,明确自己的态度、能力、兴趣、志向,了解各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才能在就业的过程中好好把握机会。

威廉希尔app  教育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