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对社会保障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2012-12-07

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学生具备的能力应包括两个方面: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专业能力包括: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操作能力、熟知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能力、社会保障咨询和服务的能力。非专业能力包括:社会交往能力、应用写作能力、普通话和英语会话能力。从培养目标出发,我们对传统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和重组,创新理论教学体系,摒弃学科本位的思想,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按照社会保障岗位的实际需要设置教学内容。强调以基础素质教育为主,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专业基础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技能知识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体现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三)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社会保障概论》是实践性、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为落实改革的教学计划,我们加大了实践教学比重,加强了实践性教学软、硬件的建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计算机房和电子阅览室扩大学生视野;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接触社会,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创造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教育中普遍存在着教学方法机械、教学方式单调的现象,说教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主流的方法,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结合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改革和摸索,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

1、案例教学法。就是要求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将搜集到的各种典型案例用于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使学生巩固了理论知识,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判断分析和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

2、课堂辩论教学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倾向,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课堂辩论,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结合案例进行辩论,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

3、网上答疑法。任课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把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并放在网上,学生如果需要可直接上网查询;学生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要求不能直接向任课教师提出的,还可直接向有关教师的专用信箱发送电子邮件与老师进行交流、沟通。这样既解决了下课后学生无人可问的问题,又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使用水平。

4、强化训练法。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社会活动应用能力进行了强化培训。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定期举办对话晚会、演讲比赛、写作比赛、辩论大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和学习成果的机会,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提前作好准备。

(五)建立教学质量考核评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