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导致其压力产生的诱因也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他们最大的压力源来自工作缺乏保障、工作负荷重、自我发展需求受阻、经济收入低、学校不适当的人事制度改革等一些外部因素,同时,认知、态度、情绪情感等内在压力也会从内部困扰高校教师。
1.社会压力源
(1)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高校教师职业是一个“无阶梯”的生涯,学生授课的所有环节、自身科研成果发表、实验实习指导等多项任务都由个体来承担。为了适应快速的社会变化,高校教师的生活到处充斥着压力。高校教师每天步履匆忙,备课、教学、科研、评估,疲于奔命。约翰·列侬曾经说过,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列侬所描绘的,其实是一种被医生称为“延缓幸福综合症”的心理疾患。其实这种“延缓幸福综合症”用“快节奏综合症”形容或更贴切,它们都是社会文化快速变革的产物。高校教师的生活就像是上了发条的钟,始终处于快节奏之中,这正是造成高校教师身心压力的社会根源之一。
(2)社会声誉与职业压力。高校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只有不断适应文化转型,迅速学习和思考新的文化,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他们在文化变迁中有着更深层次的职业压力。中国高校教师长期以来在人们心中一直是社会精英、灵魂工程师,具有极高的社会声誉,但是在高等教育实行产业化改革后,高校教师正扮演着“打工者”的角色,许多教师辛苦地投入,既劳身又劳心,却往往换不来学生的理解,这使得他们既伤心又无奈。而学生作为服务的购买者,心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心理,这对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颠覆。这种颠覆给高校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大学教师从事的是一份高付出的职业,单就教学、科研本身来说就已带来了繁重的工作任务,何况还要参与服务社会等各种活动。因此,“大学教师”这个头衔亦是高校教师付出大量时间、精力和学识才换来的,但大多数高校教师的投入难以换来相应的报酬。
2.工作特性压力源
高校教师的职业特色、教师在组织中扮演的角色、高校工作中特定的教师人际关系、教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高校组织的文化与氛围以及教师家庭和工作的结合点等,都会是他们的工作压力源。第一,教学科研硬件设施不足,无形中给高校教师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尤其是情绪上的消极怠工、发展无望。第二,近年来国内高校行政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学校的各种重大决策,基本集中于高校行政权力部门。“官本位”组织氛围的膨胀,正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不能承受之重。普通的教师被排斥在组织之外,其基本权益无法维护,对份内事没有发言权,教师的尊严受到极大的挑战。工作中,围绕同事、上级领导、学生发生的事件,会严重影响到教师的心理感受。同时,在高校教师的工作模式中,他们工作时间周期长,且无规律,多数高校教师全年都奋战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这种有别于其他职业的特点,使得高校教师的健康严重受损。这也是一个典型的压力源。
3.高校教师个体与职业发展压力源
不同人迥异的人格特质、自我意识、知觉控制性因素等历来都是压力研究关注的热点,研究也表明,这些因素都会让高校教师陷于工作压力之中,饱受煎熬。除此之外,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受限,也是其工作压力的一大主要来源。存在人格特征压力,性格内向、责任心强的高校教师对压力的感受力往往过强。高校教师是一个高自尊、高成就的群体,他们往往对自己抱有较高的期望。英国学者克拉克等人发现:“较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对事物结果有较高的自我期望是压力最主要的来源之一。”部分高校教师面对职业压力缺乏有效的应对方式,不能及时排解郁闷的心情,从而严重干扰自己的工作生活,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十分不利于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社会变革使得个体职业的性质与内涵发生着变化和改变。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受多重因素的影响,这些或轻或重的因素给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很大压力。如进修权利难以保障、学位学历压力、自我实现压力等。
三、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应对策略及释放途径
1.从外部环境减轻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途径
(1)社会应采取的策略。高校教师工作压力问题的产生受到了社会因素的影响,解决这些压力也要借助社会的力量。首先,社会要了解高校教师的生存现状与工作状态,并给予高校教师符合实际的期望。其次,国家与社会应给予高校更多的资金与帮助。最后,社会应该给予高校教师更多的关心与爱护。尤其对于非部属的二本或三本批次的高校教师,如果社会能给予更多的关心,那么在关怀与激励的情况下,高校教师就能在工作中保持愉快的心情与积极的态度,这对压力的缓解也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2)学校应采取的策略。在缓解教师工作压力的过程中,学校也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一方面,各高校应该建立合理的、有效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另一方面,高校应该呼吁学生按照自身的需要,自学更多更新的知识与技术,同时向学生提供更多自学的机会和平台。教师要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与学生增强自学能力相结合以实现教学相长。这样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2.高校教师自身应采取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