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课堂讨论的实效性浅谈

2012-12-05

【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教学手段和形式,应服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可近几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产生了令人担忧的现象,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刻意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和花样的不断翻新,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课下难见实效。针对这一现状,在此浅谈一下课堂讨论的实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或全班方式经常开展一些讨论,不但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实践证明,合理有效的讨论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学生通过讨论、争辩、思索,掌握的知识会更深刻、更准确,对问题的思考会更全面,对结论的表述会更准确、更有条理性。

一、把讨论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讨论与讲授不同,讨论是双向的。如果说讲授是向学生传递信息,那么讨论则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从事学习,并允许学生提出疑问,进行探究、做出反应。由于学生在准备讨论时,没有现成的思路可循,必须独立思考、归纳、分析、表达,所以讨论时,往往容易走题、漫无目的、杂乱无章。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更充分地发挥讨论的作用,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就必须对学生讨论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

二、教师应确定好讨论的目标,增强讨论的实效性。既要避免过于抽象,又要难易适度。组织讨论时,要明确什么是重点、要解决哪些难点,要掌握哪些知识、提高哪些能力等等。总之,教师必须胸有成竹。只有明确了讨论的目标,才能设计出好的论题、选择正确的讨论方法;才能从实际出发,兼顾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控制讨论过程;才能做到既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又收到启发诱导、举一反三的效果;反之,不仅会降低讨论的质量和效果,甚至会窒息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泯灭他们思维的火花。

三、启发与诱导相结合,避免低效无效讨论。从提出问题到讨论问题的全过程,教师的作用大多是适时调控、巧妙诱导。一方面要使讨论题富于启发性,才能激起学生探讨的兴趣;另一方面,当讨论展开以后,教师要仔细倾听学生的各种见解,及时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诱”和“导”。防止学生提出的问题之间联系不紧、跨度过大、脱离了学生认识问题的规律,不利于讨论的进行和问题的解决。教师要灵活引导学生围绕讨论的主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渐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更高的层次,逼近核心问题,发现有价值的东西。

四、创设适宜的讨论环境,让学生乐在其中。在课堂讨论中,要使每个学生能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教师必须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讨论氛围。一方面教师应尽量控制自己的情感,避免流露出对学生评价意见的赞赏或反对,尽可能做到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对学生中的一些自相矛盾的结论、错误的推论、肤浅的论点进行分析、引导,并予以更正。但是一定要采取合适的方式,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避免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讨论的全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控,是保证讨论成功,充分发挥讨论的实效性,确保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了参与意识和成就感,兴趣盎然,乐在其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威廉希尔app  教育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