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新课改中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化

2012-12-05

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树叶,但却有一样的生命价值。世界上也没有完全一样的学生,但却有一样的受教育的权利。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注重教育的公平,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采取有效的方式或手段,把沉睡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唤醒起来,激活起来。因材施教是孔子提出来的,提倡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思想和原则的人们普遍认为,因材施教是教学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这一规律的反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实施分层教学,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可以让学生同样感悟学习生活的人生价值,同样获得成功和成功的喜悦,同样地自信和自强,同样的自尊和自爱,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向人生的旅途,在不同的岗位上同样感悟和体验人生的价值,同样感受到人生的幸福。

四、应由教学权威向学习伙伴转化

教学作为一个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过程,

长期以来,“师道尊严”成为传统的师生关系准则。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着、设计者,而且是教学内容的确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定者,从而形成了教学上的绝对权威。教师往往习惯根据白己的设计来教学,习惯忽略冷落学生有创新意识但与教材观点不符的见解认识。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由传统上的教学权威逐步向学生的举习伙伴转化。教师是学生学习上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既离不开学生,也离不开教师,某种程度上讲,因为学生正处于认知、情感、价值观的发展阶段,他们的知识水平和阅历有限,大部分学生对于自主学习还有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要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的教师为之。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应改变居高临下的地位,与学生做到平等对话。教学过程不能仅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合作、充满个性的创新过程。

新课标下的教师在课堂上不是千篇一律的死板讲授,代之而行的是师生共同参与探讨;教师也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各种知识源泉的组织者、协调者,帮助学生吸收、选择和整理信息,带领学生去管理人类已形成和发展的认识成果,让学生感受社会和整个教育的文化。

威廉希尔app  教育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