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新课标下激发学生课堂演示欲望

2012-12-05

1. 自评、互评及师评相结合 : 表现力评价主要采用自评、互评及师评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学生在课堂某一环节或整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打分,三项平均得分即为学生课堂表现的总得分。

自评是学生对自己表现进行评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可让学生在评价中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已在课堂表现中的进步与不足,从而养成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重点应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实施表现力评价,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必不可少。如学生对“两火车相遇”问题的等量关系较难理解,让两组同学表演两辆“火车”相向而行的整个过程,可让其他同学评价他们的表现。研究表明,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与他(她)对事物的态度和兴趣有着密切关系,同伴间的肯定和认可使学生获得无穷的前进动力,使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倍增,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主动表现自己,以更出色的表现展示自我

2. 即时评价与学期评价相结合 :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我主要采用即时评价和学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并以“成长袋”的形式来呈现。所谓“成长袋”评价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的一种动态评价。教师在“成长袋”存放两类档案:一种评价表现意愿,一种评价表现能力。例如评价学生表述、辩论中使用口语技能,教师可及时作出评价,并将“学生数学课堂表现力评价表”统计出来,放入“成长袋”。平时采用抽查的形式,并结合择优性评价(若后来的表现力优于前者,可根据学生的意愿考虑是否调换即时评价档案);学期评价每学期进行两次,期中一次、期末一次。

3. 整体评价与分析评价相结合 : 整体评价建立在对表现的整体印象上,而不是对个别成份的考虑上。整体评价在评分指标的指导下进行,按照评分指标得出总体印象分,这类评价能大致把握个人或班级的课堂表现力,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培养的方向,为设置评价的各个方面提供参考。分析性评价则是对学生表现的各个部分或特点进行评价,再将这些部分的分数相加得到一个总分。

实践表明,多元、多样的表现力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课堂参与作出了准确的评价,在民主、开放的评价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吸收和掌握,还有过程与方法的经历与体验,更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化与发展。由于评价恰当地体现了新课程中的三维目标,它的层次性、过程性、发展性使多元智力功能、成功激励功能在学生表现的过程中得到完善,从而保护了学生参与表现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更强烈的表现欲望。学生可以真正地凭自己的个性意愿来表现自己的独特感受,创意更新颖,表现更精彩,其个性也得到了张扬。

威廉希尔app  教育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