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师生互动之我见

2012-12-04

当我们真正从心理上承认、接受了新课程,教学理念也得到全新的发展,那么剩下来的事情就是在实践中不断进取与完善。“师生互动”从一个现代教育理论到在课堂上具体实施,这其中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其真正意义绝非教师和学生相互提几个问题,大家通过讨论得出结果这么简单。在“师生互动”中,师生地位平等,同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他们的身份与职责毕竟是不同的。学生是课堂的学习者,他们的职责在于努力使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及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而教师则是协助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合作者、指导者。因此,“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从此,课堂上教师唱主角甚至“独角戏”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热烈而不失规范,紧张而不失和谐,公正而平等的双边乃至多边交流活动方式,教师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精诚合作之人。在这种相对较为宽松灵活的学习环境及氛围中,教师虽不再是课堂的中心,但其主导地位仍不可轻易动摇,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离不开目标的规范与引导,课堂教学通常要受到来自教师基于教育目标的控制,教师若舍此控制而让学生完全自治,则意味着放弃对学生行为规范化的要求。当然,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也是一种教育目标,但在课堂教学中,这一目标应暂时退居次席。

四、“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为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全面发展,教师在选择互动对象时应尽量减少主观情感因素的影响,但事实上教师对与其互动对象的选择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研究表明,教师愿意更多地选择成绩好的学生、干部学生及人际地位高的学生作为互动对象与之互动,而较少与成绩差的及人际地位低的学生进行互动。这种差异现象尽管有其客观原因,即受时间及班级人数的限制而使互动机会不可能太多,但教师究竟将这些有限的互动机会提供给哪些学生并如何与其互动,则说明了教师的潜意识中对学生所产生的不同期望值的一种表现。这种现象如不能在教学中注意改观,长此以往,必然会极大削减“师生互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师生互动”的初衷是让更多的学生以较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使之爱上学习,并能享受成功的乐趣。而如此一来,真正能体验到学习快乐的还只是那一小部分优秀学生,其他学生并未能主动参与进来,学习结果与教师既定目标相去甚远,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标更是无从谈起。

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予每一位学生一如既往的情感支持,增加师生间的彼此信任感,鼓励学生的大胆交流。进而,教师以合作伙伴参与到学生的探究学习之中,适时加以引导,并将自己从丰富的社会文化素养及科学文化知识中吸取“营养”而生成的知识与情感提供给学生,同时不断地从学生那里获取更为新鲜的“营养”,实现与学生之间的“师生互动”。

威廉希尔app  教育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