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在概念教学中如何导学

2012-12-04

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才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概念教学中,会有很多相似或相近的概念非常容易混淆。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比较找出概念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弄清其区别与联系。这样不仅可以加深概念的理解,又可以强化新知。如“等式”与“不等式”、“分式”与“分数”、“同类项”与“同类二次根式”等等很多的易混概念都可以运用对比辨析的方法来加深理解。

5.在质疑问难中深化概念理解

概念的有些重要特征,如果仅靠教师的强调或表面的揭示,不一定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而如果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质疑,在解决问题中深化理解反而会使概念更加完善。“思缘于疑”,人的思维活动都是从疑问开始的,没有疑问就没有思考。因此,在概念的形成中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质疑,可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比如,在“生活中的不等式” 教学时,提出问题:学校举办田径运动会,在男子跳高比赛中原来的校记录是1.75m, 小亮跳了xm,打破了记录;在男子100m跑的比赛中,原来校记录是13s,小军的成绩是ts,打破了100m跑的记录。这里的两个“打破”记录意义有什么不同,在列不等式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6.在系统的构建中巩固概念

数学概念经常是一个一个地进行教学的,即使在教学时注意了概念之间的某些联系,也往往是为了学习的新概念的需要。因此,在学生的头脑中,概念常常是孤立的、互不联系的。我们在教学时就一定要引导学生把学过的概念放在一起,寻找概念之间纵向或横向的联系,组成概念系统,使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这种系统化了的认知结构,不仅有利于巩固对概念的理解,也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发展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并且要注意概念巩固的层次性,要层层递进,逐步提高。比如,“生活中的不等式”教学的概念巩固时,第一层次的训练应是会识别不等式,第二层次的训练应是会列像“c是非负数”这类的不等式,第三层次应是有字母的实际问题,第四层次应是像“中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在8 小时以上,而小明昨天睡眠时间不足”这样需要先“设出小明昨天睡眠时间为t小时再列式的问题。

在全面实施“三导”式的课改中,我们必须不断地反思,及时地总结,适时地改进,充分地完善自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做到更加深度,广度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让学生人人都会学,人人都肯学,人人都学好,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切实有效地推动我区新课改再上一个新台阶。

威廉希尔app  教育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