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江苏历史高考试卷分析及对以后教学的启示

2012-11-21

1.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促使中学历史教学的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改进,综合能力培养已成为当前历史教改的热门话题。所谓“综合”大致包括:学科内的综合、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综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历史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记住历史,更重要的是正确认识和理解历史,历史学科从本质上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人类社会各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政治、地理、语言文化和其他自然科学血肉相连、密不可分。高考强调跨学科综合能力要求,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本质特征、是历史教学深层次能力要求的反映。因此我们在教学进程中,应该有目的地选择新材料和设置新情景,有目的将史、政、地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相结合,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风格。

2.认真研究考纲,加强基础主干知识的教学

一个有经验的历史老师,总是将考纲和课标内容烂熟于心,脱离考纲、课标的复习,无非是迷失航标的船只,在茫茫大海中漂泊,很难到达彼岸。①因此,每做一个专题复习之前,教师首先要认真研究高考说明,并用一定时间详细向同学们讲解考纲和课标内容,并且归纳出本专题的核心内容以及将要复习的基本线索,让学生们做到心中有底,即使自己课外复习,也不至于盲目,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本专题有个整体的了解,有利于学生对本专题知识的构建,而且师生之间有了一种内在的默契,为后面的复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切实重视并加强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1.要注重问题意识教学,命题考试是问题性的思维程序,需要考生以某一问题为中心,组织所学史实形成答案。这就需要教学中能够渗透问题意识,将教材中陈述性的史实,转换成问题性的素材,把说史变成问史和疑史,鼓励学生寻找史实之间的因果转化关系,把历史的知识序列变成史实的问题序列;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重视打破思维定势,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敢于发表个人见解,掌握突破思维定势的标准及方法;

3.重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把各种能力培养与具体的历史知识相结合,与一定的方法技巧相结合,贯穿于教学、测试等各个环节和各种活动中,切实提高解答历史试题的基本能力。

八、关注社会现实和热点,适当与其它学科渗透

当今高考,试题的实践性、灵活性强,往往是通过热点问题进行命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与时代特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发展的时代命运,运用知识解决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强调以史鉴今,服务于现实。高考的这一新变化,促使我们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关注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科技、环保等问题,并就这些热点问题积极与其它教师配合,寻找交叉点,共用一个背景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设计问题,多方考察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高考中面对热点不再无从下手。

九、利用历史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对新材料、新情境的理解分析解决能力

情境教学法是指历史教师根据历史的过去性、复杂性、社会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创设历史情境。②将历史“复原”,使那些久远的、陌生的历史“重现”在学生面前,以鲜明的导向烘托气氛,营造情境,寓教于“情”于“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心感其情的状态中达到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觉悟的一种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以历史教学内容为依托,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运用形象讲述、实物展示、图像再现、情景创设、课外模拟等多种教学手段,把枯燥、干瘪、抽象的知识变成一幅幅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历史画卷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由于师生情感共鸣,创设问题的情境,导引问题的解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并且,学生在“当时”的历史氛围中,主观情感移入到认识对象中去,能达到主动体验历史的目的,受到陶冶,增强识别美、丑的能力和客观评价历史事实、培养爱国主义的真挚感情,激励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树立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

参考文献:

①韦圣坚 《浅谈高考历史教学方法》《教学交流理论版》2010年第二期

②黄晓蓉 《情境教学在高中历史家教学中的作用》《教育学文摘》2011年第四期

威廉希尔app  教育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