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编译原理课程的调态与转型

2012-11-08

(3)扩展教学模型,如MiniJava,为其增加一些语言成分,如有关语句等,然后为其构造完整的编译程序。这一实验让学生把握编译的总体,弄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逐步构造面向对象的编译程序类库,使得“编写”编译程序逐步走向“组装”编译程序。

5 结束语

对计算机人才的层次结构、知识、能力与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算机市场。我们需要与时俱进,适时考虑相应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变。依赖过程范性的编译原理课程势必要被依赖对象范性的编译原理课程所取代,这是软件技术发展和社会实际应用的需要。但建立本课程新的课程信念、课程价值、课程技术等尚需时日,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编译原理课程的改革不仅需要教师付出大量辛勤劳动,及时跟进技术的发展,还需要好的教材、好的课程实验设计。《对象式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原理》便是我们按照上述思路来编写的教材。

参考文献

[1] 中国计算机本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2005,5:7-10.

[2]Andrew W.Apple.现代编译器的Java实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Dick Grune etc.Modern Compiler Design[M].JOHN WILEY&SONS,LTD,2002.

[4] 胡学联.开设软件新技术课程的实践探索[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4 ,2.

[5] 胡学联等.对象式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原理[M].

威廉希尔app  教育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