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三大思考

2012-11-08

2.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决定》中提出:“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发展量化目标:即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输送250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1100多万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上亿人次。规模的目标固然重要,但质量更为重要。因而关注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提升就业竞争力的研究,必须与研究科学定位和内涵发展建设同步进行,进行整体性研究。事实上,职业教育院校是否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校企合作经营机制等原则,检验的标准不是其一时的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办学条件等优势,而是在市场化发展进程中和普通教育政策“不对称”条件下,继续打造“可持续发展实力”与经受瞬息万变市场的考验。因此,提升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则是当务之急。

广义地讲,首先需要对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类型定位、培养目标定位和教育市场定位加以明确。并通过这种明确,与其他学校作一市场区隔。这应当成为职业院校打造核心竞争方的二个前提。广义地讲,职业院校类型定位和市场定位应包括学校经营方式定位;专业发展与方针定位、服务行业与企业定位以及生源市场定位、服务区域企业与行业的定位。学校经营方针定位,从最一般的意义讲,指的是在“发展”和“追求”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经营方针之间作出选择。专业发展与方向与此相应的品牌课程的定位指的是:学校需要明确是以学历教育为主,还是包括学历、非学历的教育多种形式并存。在有了明确的劳动市场定位之后,就可能明确自身的经营策略。当然教育经营策略有别于产业、企业经营策略,但就其本质而言,又具有许多共性,涉及到场心竞争力的市场占有率、市场的影响力和品牌的辐射影响力。简而言之,在教育市场方向体现在生源质量、专业的吸引力与知名的品牌产业的营销力。殊不知,生源的质量和数量是职业院校生存的“第一桶金”。

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来自职业院校内部、内部核心机制,来源于这个内部核心机制是否能够使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共同互动发展关系,而非其专业名称和学校声誉等外在表现。

我国职业院校发展历史和水平与普通教育学校相比存有一定差距,其中最突出体现在:没有真正形成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等值”地位、生源质量的“落差”、投资与政策未能享受“公民待遇”。基于上述,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市场差异性大、政策严重不对称,专业设置“同构性”倾向严重条件下,职业院校采取或选择提升核心竞争力对策主要有下列四条:

一是根据自身发展成功经验和比较优势条件。科学定位、错位发展。具体包括学校类型定位(偏重人才生产、技术应用教学型)、培养目标定位传业智能应用性人才)、生源定位(以本区域为主或是跨区域)、毕业生源流向定位(主要面向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新兴产业、三资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企业等)。

二是注重品牌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互动发展。加大专业建设投入和品牌专业、品牌课程营销策略,实现“两个零距离”(教育教学和社会需求零距离、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岗位需要零距离),全面推进学院课程、教学和评价整体、同步改革与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三是以骨干专业建设和品牌课程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在相对稳定教师队伍的前提下,拓展教师来源多元渠道,引进骨干教师,改变教师队伍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不相适应的现状。为教师创设专业发展的“个性和自我发展”空间。倡导教师参与校本研究,创新教学与培养模式,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与就业竞争力。

四是重构职业学校管理体制,不断提高管理绩效。逐步实施“管理重心下移、压力传递的绩效责任制”。也就是说,学校层面加大服务功能、协调机制和引领战略发展思路;加大专业建设力度,不断创新和改革教学、课程与评价的常规工作,真正形成“教师治教、校长治校和政府谋发展战略”的良性互动、促进机制的格局。

总而言之,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周期长的艰巨任务。只有科学定位和关注内涵发展,方能提升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和更大限度发挥品牌效应。真正核心竞争力来自于职业教育内部,来自于学校内部“人才生产力”,的竞争和专业品牌建设的“竞争力”,这是当今职业教育关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共识和新的命题。

3.市场需求与专业建设的关系。众所周知,专业建设和设置要面向市场变化与需求,呈现出动态性,变化性和应时性等特征。然而,专业建设不能“一蹴而就”,是一个周期性长的系统工程。为此,选择以品牌专业建设推动专业群或专业链发展,一方面避免专业发展“滞后”缺陷,另一方面又可摒弃所谓“市场化的短期行为”弊端。具体而言,适应劳动市场和产业结构带来的变化,一方面开设一些“短线”和“应时”专业,另一方面花大力气建设“长线”品牌专业,凝练专业方向和专业特色。师资队伍建设,关系到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程度。具体操作思路是:以专业建设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校本培训提供教师发展条件,以激励机制促进教师自我发展、个性化发展投资与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只有教师自我效能意识的提高,方能形成多元教师培育模式。教师队伍形成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规划专职教师学历提升的同时,更加关注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的提升,特别晕教师教学理念与思想、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革新与创新。教育研究层面包括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关系研究、学生生源状况与教学质量变量因素与对策研究、产学合作共享互动机制研究、职业学校内涵发展建设研究、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等研究主题。基于发展定位和比较优势,开展校本研究与环境、资源研究相结合。鼓励教师参与校本行动研究项目和申报纵向课题项目,提升教师科研能力,致力于应用导向的教与学研究。

威廉希尔app  教育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