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包头市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2-11-08

怎样解决包头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包头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本文拟提出以下对策。

(一)要正确处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两者的关系和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

要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首先要增强职业教育的竞争力,而要有竞争力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职业教育自身的改革,使之更适应于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懂管理、善经营、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第二,要突破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专科层次限制,鼓励有条件的职业技术学院或试办高职的重点大学进一步试办本科甚至更高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第三,根据地方需要合理设置专业和课程,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实用性。只有当中等职业教育满足了地方需要才能得到地方的支持,有了地方的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第四,加大宣传力度,使社会对职业教育有更多的了解。应着力宣传职业教育的意义,解释有关职业教育的概念、常识及问题,招生时向学生及家长作宣传;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社会解释职业教育的专业、术语、教学模式,积极推介职业教育典型经验,使社会公众不断加深对职业教育的了解,最终使他们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视同仁。

(二)明确职业教育的方向,搞好办学定位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它和普通教育相比,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联系得更直接、更紧密。职业教育必须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的方向。把握好职业教育的定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培训目标的定位。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就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实践证明,打造面向市场的实用技术人才的竞争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就业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立足点。

2.专业设置的定位。各学校要瞄准市场设专业,突出特色办专业,把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放在职业教育的突出位置;要积极改造老专业,开发新专业,打造精品专业。

3.办学层次的定位。职业教育要适应市场对多方面、多层次各类技术人才的需求。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能在第一线从事实际操作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大。

(三)深化职业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积极推进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的聘用、聘任制度,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教师队伍是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1.拓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来源渠道,优化教师队伍。不管是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普通高校毕业生、普通高师毕业生,还是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只要具备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资格条件,就可以加入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中来。

2.立足以地区服务为核心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计划。由地区职教培训中心根据本地区各个学校存在的问题、学校和专业变化的情况,结合学校的实际,与中等职业学校共同制定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计划。其定位应以服务地区、服务各级职业学校为宗旨,以适应地区未来职教发展的需要为依据,以科学、严谨的可行性论证为支撑。

3.保证聘用质量,完善管理秩序。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有关管理职能部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变被动为主动,多方面细致了解,选择时一定要按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基本标准和必须具备的特殊技能来衡量,既要明确职责,落实待遇,又要严格考核评估,决不能放松管理。

(四)实行中专、技校、职业高中一体化

中专、技校、职业高中都属中等职业教育,在办学方面具有诸多的共性,这就使得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实行一体化管理具备了可行性。实行“一体化”管理有如下优点:第一,不但可以使各种职业学校统一认识,统一行动,而且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市计委、规划委和劳动局了解本市的经济发展趋势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及时地调整中等职业教育的布局、专业设置、培养层次等。第二,职业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市、区劳动部门和行业协会帮助解决职业教育的师资以及各种职业学校的实习场地等问题,从而解决前面所述的各种矛盾。第三,职业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市、区劳动部门和行业协会促进职业教育中知识、技能的更新,不断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可以开展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劳动力市场的动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可以协助学校和解决职校毕业生的就业推荐问题,同时,控制各企业招收外地的打工者,从而解决职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第四,有利于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等。

当然,实行职业教育“一体化”管理也会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目前技校是由市劳动局出资办学,绝大多数的职业高中则又是由区政府出资办学的,如果统一划归市教育局管将涉及几个亿的固定资产问题,真正执行起来较为复杂和有一定的阻力。其次,由于目前各区的职业高中均由区政府拨经费,一旦实施职业教育“一体化”管理,不利于提高各区的办学积极性。因此,全市中等职业教育“一体化”管理思想虽然较为理想,但实施起来有相当的难度。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可以以区为单位,实施各区的“大职业教育”管理模式,即在管理体制上成立职业教育中心并对所属分校进行统筹管理;在管理机制上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一校注册,多校上课;在学制管理上采取灵活的弹性学制;在教学上实行立体教学,从而最大限度地达到师资共享,教育设备、设施共享,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个性与潜能,鼓励学生一专多能,早日成才。

实施“大职业教育”的可取之处在于:(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相结合,学生如努力学习就可多掌握点知识技能,按时或提前毕业,如不努力学习就得推迟毕业,从而激发了学生们内在的学习动力,进而改变职校学生学风不浓的状况。学风浓了其所学的知识、技能也就多了,学生自身的社会竞争力也就增强了;(2)通过分层分类的立体教学与课程模块化,使学生既能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又能学得更多的技能,从而达到“宽基础、重技能”的目标;(3)有利于资源共享。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光靠一所学校还是不够的,只有走“大职业教育”的路子,实行师资、设备等方面的资源共享才能较好地解决问题;(4)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使职业教育能通过自身的改革迅速地步入良性循环,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进而使职业教育更加具有吸引力。

(五)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管理

1.变横向管理为纵向管理。把实行横向管理的年级组变为实行纵向管理的模块组。每个模块组包括几个相近的专业,这样做有利于各专业教学大纲的制定、学生的实习安排、就业推荐等,从而克服原来教研组长要负责本年级七、八个甚至更多专业的双证考、实习、选用教材等工作的缺陷,同时能较好地了解本模块组三个年级的教学情况,也更有利于统筹协调和进行教学评价。

2.将执行部门和职能部门分开,变三级管理为二级管理。一般来说,各校各年级组与学校各处室是上下级关系。就教务处而言,以上各项工作都由教务处来执行,也由教务处负责检查督促,教务处既是执行部门又是职能部门。这从管理学上来说是很不科学的。职能部门与执行部门相分离,可使职能部门从繁琐杂事中解脱出来,同时也能调动执行部门的积极性;可使原来一个年级几个专业的横向管理为一个专业三个年级的纵向管理,从而不仅有利于立体分流改革的实施,而且有利于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修订、教材的选用、实习的安排指导等,还有利于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有利于学生了解专业,热爱专业,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3.变行政性管理为经营性管理。在我国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人们习惯于将学校教育视为纯消费部门,忽视了教育的产业地位和它在经济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学校由国家经营,统一管理,没有任何自主权,因此学校本身的经营职能受到限制。随着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职业技术教育市场化趋势日益明显,许多学校逐步发挥了经营职能的作用,更多地运用市场化手段来筹措教育经费等,也通过向劳动力市场提供优质“产品”来获得市场的对等回报。学校经营管理的内容因此日益充实和丰富。

21世纪的经济与社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赋予职业教育意义深远的含义;建立学习型社会,普及终身教育,职业教育任重道远。正如吴启迪副部长在2004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所讲的,只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切实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等,我们的中等职业教育就一定会健康顺利地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