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大学生创新精神状况的计量分析

2012-11-05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行为表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传统文化积淀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是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的组成部分,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思想行为。传统文化中虽然不乏有利于创新的思想,但它所宣扬的“不为人先”、“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众,人必谤之”及“法不责众”的观念,使人们形成了“怕出头”、“怕变革”的保守退避心理,认为只有和大家意见保持一致才有安全感,从而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

3 敢冒风险、勇于探索精神分析

冒风险、勇于探索是创新精神得以贯彻实施的保障。重大的创新成果,都是以怀疑、突破前人或同时代的权威性见解为基础的,本身就是一种冒险。而冒险总是面临未定风险,其失败的概率自然就大,往往要经历许多挫折,失败和反复,然后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这是创新活动的一般规律。正如著名发明家爱迪生所言:“我的成功是从一路失败中取得的”。

对未知问题的回答是:先放那儿,等别人去:研究本科生235人,占16.9%,研究生17人,占8.1%;无动于衷:本科生120人,占8.6%,研究生83人,占39.5%;尝试提出不同的想法:本科生770人,占55.4%,研究生55人,占26.2%;有种强烈的探索冲动:本科生235人,占16.9%,研究生53人,占25.2%;未答:本科生30人,占2.2%,研究生2人,占1.0%。

由此显示,面对未知问题,选择“尝试提出不同想法”和“有种强烈的探索冲动”的占本科生的72.3%,表明大学生思想活跃,具有探索欲望,创新意识较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生的探索冲动高于本科生8个百分点,“先放那儿,等别人去研究”低于本科生近9个百分点,表明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高于本科生,但“尝试提出不同想法”这一项却又低于本科生29个百分点,表示“无动于衷”的高于本科生近31个百分点,这一反常现象背后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4 结语

(1)大学生并不缺少创新意识,但缺少深究问题的创新热情和提出问题的创新勇气。近90%的大学生能用怀疑的眼光审视教科书上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批判怀疑精神,但有75.5%的人虽怀疑,但“不去深究”或“没提出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听学术讲座时,有33.3%的大学生即使“有问题也不敢提出来”。这说明缺少一个能够激发大学生创新热情和创新勇气的环境氛围,使之不敢创新也懒于创新。如何从社会、文化、教育着手,营造一个鼓励标新立异,百家争鸣的创新生态环境,使大学生乐于创新、敢于创新,是高校乃至社会都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2)大学生主观上具有崇尚独立思考、不盲从轻信的意识,但在客观现实环境中却又缺乏自信,不敢坚持自己的看法、力求和他人保持一致。大学生的独立意识与独立行为之间的反差,折射出的是传统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问题。规范化试题,标准化答案,剥夺了学生自由表达思想的话语权,结果只能造就平庸化的学生。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拥有自由的心灵和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观点、看法,一个问题不可能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要允许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要善于倾听并因势利导,给学生以应有的尊重。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是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斯普朗格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

(3)研究生相对本科生具有较强的探索冲动和较弱的探索勇气。在对教科书知识和学术讲座“表示怀疑”并“常常提问题”、“凡事都想问个为什么”方面研究生高于本科生4个百分点;面对未知问题,选择“先放那儿,等别人去研究”的低于本科生近9个百分点;对未知问题“有种强烈探索冲动”的高于本科生8个百分点。这表明研究生的学习较之本科生更具主动性和理性,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合理质疑,表现出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探索冲动。但是,在勇于探索方面,研究生的表现却不如本科生。选择“凡事和大家保持一致”、“含蓄点,不争议”的研究生高于本科生5个百分点;选择“喜欢冒险,敢为天下先”又低于本科生8个百分点;面对未知问题,“尝试提出不同想法”的研究生竟低于本科生29个百分点。这表明研究生不是不愿创新,而是不敢创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培养方式、评价机制问题,但主要原因是缺少一个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使研究生不能承受失败之重。由于任何一项创新,都存在风险,都时时面临失败的挑战,甚至会以失败而告终。如果“不允许失败”,就意味着将一切创新和创造扼杀在襁褓之中。“不允许失败”是创新的致命杀手。因此,应当遵循创新活动的规律,优化研究生培养机制和评价机制,营造一种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生态环境,为创新失败人才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使其不因害怕失败而踌躇不前。有学者说,“是否宽容创新失败,是检验一个社会是否支持创新、善待创新、创新氛围浓厚与否的标志”。

参考文献

1 陈开岩.浅论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5)

2 金吾伦.当代西方创新理论新词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3 冯之浚.技术创新与文化传统[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1)

4 邹进.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

威廉希尔app  教育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