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加强农业高等院校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思考

2012-11-05

3 “十一五”期间及今后若干年高等农业院校自主创新的发展思考

3.1 创新观念

观念创新是开展自主创新的基础。因此要充分重视基础研究。21世纪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互相融合,呈现出“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的明显特点,科学与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之间的关联越来越紧密。基础研究作为自主创新的源头,决定着技术创新。李政道先生曾说过,谁重视了基础科学研究,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谁就能自主创新。因此,高等农业要发挥农业生命科学研究优势,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知识创新能力,为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重视结合国家目标导向的研究工作。高等农业院校是国家增强农业科技核心竞争力的中坚力量,因此,它们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必须紧紧围绕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需要,把个人自由探索与国家目标导向研究结合起来,积极推动基础研究成果向应用性转化,不断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华中农业大学多年来一直坚持以生命科学为特色、改造和提升传统学科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思路,切实做到理农结合,理工交融,大力实施重点学科、重点人才、重点科研基地、重点项目四重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整合校内资源,加强优势集成,推进科教创新,增强学科建设和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

3.2 创新机制

创新机制是提升农业高校自主创新能力重要保障。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一批重点农业高校,以“211”工程为契机,创新学科与科研组织管理模式,搭建作物科学、动物科学、生物技术创新平台,以形成局部优势,促进学科交叉和新兴学科成长。华中农大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家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科研基地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突出的创新能力。以作物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该实验室自1994年通过建设验收以来,3人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明奖)20项;发表SCI论文242篇;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00多项,经费达2亿元;申请专利70项,授权专利19项;审定品种53个,其中双低油菜品种23个。

3.3 创新队伍

人才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是自主创新的第一资源。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和若干高水平的学术创新团队,是决定高等农业院校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创立“大师+团队”模式,华中农业大学通过对校内外资源的调整和整合,目前学校已有5个创新团队分别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教育部和湖北省优秀创新团队。以油菜遗传改良创新团队为例,该研究团队有院士1人,教授7名,80%的研究人员具有博士学位和留学背景。

3.4 创新环境

环境创新是维系和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保障,它包括创新政策、法律法规、文化等软环境;以及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外部环境。华中农业大学近几年来,为科技自主创新在学校内部创建了一个较为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学校根据国家和地方的自主创新体系总体布局和学校学科发展特点,制订了学校自主创新近期和远期规划:在政策制定上优先考虑促进自主创新的源头——基础科学研究、自主创新的核心——创新人才的选拔任用等方面;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和谐包容的文化氛围,鼓励勇于创新、大胆质疑、宽容失败、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

总而言之,高等农业院校是一个国家构建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国家目标,瞄准尖端科技的战略需求,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加强基础性、前瞻性和前沿性的科学研究,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走出一条中国研究型大学的自主创新之路,不断提高我国农业高校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

参考文献

1 申金升.区域科技规划研究——渭南2000[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2 催振风.关于编制“十五”科技发展规划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1)

3 吴费生.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威廉希尔app  教育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