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日本的“大学结构改革”进展、背景及意义

2012-11-03

*本表由作者根据http://www.mext.go.jp/b-menu/houdou/index.htm有关资料编列。表中的领域一、二、三、四、五分别指“生命科学”、“化学和材料科学”、“信息、电气、电子”、“人文科学”和“学科交叉、复合、新领域”等5大领域。

“21世纪COE计划委员会”设在文部科学省以外,以日本学术振兴会等第三者机构为中心,分10大领域组织有关专家对申请项目进行审查、评价,并作出取舍的决定。审查主要是看该博士学位点的研究和教育实绩及大学将来的计划等,同时也要看以校长为首的大学管理层的领导力。对选定的项目,原则上以5年为期,每年给予1-5亿日元补助金,但在2年后将进行中间评价,不好的将被及时淘汰,下一个5年是否继续资助更要看评价。

2002年,“21世纪COE计划”先在5大领域实施,共有163所大学464件申请。经过“21世纪COE计划委员会”的审查,选定了50所大学的113个基地项目。其中“生命科学”28件,核拨经费47.56亿日元;“化学与材料科学”21件,32.9亿日元;“信息、电气、电子”20件,28亿日元;“人文科学”20件,19.24亿日元;“学科交叉、复合、新领域”24件,39.73亿日元。并于9月30日将结果正式公布,11月份下拨经费。

据统计,2002年的“21世纪COE计划”项目,共有31所国立大学获得84件,130.02亿日元,占总金额的77.6%;共有4所公立大学获得4件,5.32亿日元,占3.2%;共有15所私立大学获得25件,32.09亿日元,占19.2%。从结果公布后的反映来看,尽管有人批评评审的过程等还欠透明,但大多数人认为,各类大学获得立项数的比例等与它们博士点的数量比例及水平基本相当,因而此次评审相当公正、公平。引人注目的是,2000年文部省曾决定实施“大学院重点化”政策[6]的7所“旧帝大”和东京工大都名列前茅,而神户大学和广岛大学的排名却分别为第24、25名,一桥大学和东京医科齿科大学更是榜上无名。虽然有某些客观原因,但对这些大学已造成很大压力,迫使他们加快改革步伐。

2003年,文部科学省将对2002年度已选定的项目拨付第2年的补助金,同时还要在“医学”、“数学、物理学、地球科学”、“机械、土木、建筑及其他工学”、“社会科学”、“学科交叉、复合、新领域”等5大领域公开招标和选定新的一批项目。2003年度这一计划的预算为364亿日元(包括对2002年度选定项目的第2年度的拨款),2002年度为182亿日元(实际下拨167亿多日元,因为要扣留7.5%的行政经费等)。

四、“大学结构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从字面上看,类似日本的三大改革举措中国也有,甚至我们似乎还走在前面,不由得一阵窃喜。本文限于篇幅没有进行中日比较,只想提醒一句:请注意细节。正是在细节上体现了两国大学改革的一些差别,有的可能还是根本性的差别。还有,对于日本“大学结构改革”,不能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结构”二字,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教育领域,而必须将它置于更广阔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背景之中去考察。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曾被称为“奇迹”,但自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后,迎来的却是所谓“失落的十年”(至今已不止十年)。目前日经平均股价指数甚至还不及19年前,只有高峰时的22%不到(2002年11月14日收盘为8303点)。2001年日本GDP名义值跌破500万亿日元,缩水到1995年的规模。1990年,日本的财政状况在西方七国中是最好的,目前却是最差的,累计债务余额已达到GDP的140%。截至2001年3月底,日本政府债务余额已达921.42万亿日元,而总资产仅为736.6万亿日元,资不抵债严重,财政十分空虚。截至2002年3月底,日本全国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余额高达52.44万亿日元,超过GDP的十分之一,金融危机随时可能爆发。2001年破产企业总数超过1.9万家,为二战后第二个最糟年份。2001年12月,失业率高达5.6%,创历史最糟纪录。

日本经济的双重结构,是造成日本经济长期不景气的重要根源。日本的经济体系可分为两大块:一块是面向出口生产的部门,包括生产小轿车、家用电器、机械以及钢铁等出口产品的企业,这些企业很早就面向世界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这部分企业的生产率很高,甚至比美国的高生产率企业高20%。在目前日本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它们仍然能够同欧美的大型企业进行竞争。但是,这类企业的经济规模只占GDP的15%,吸收的就业人数只占总劳动力的10%,国家对这类企业既没有严格的管制也没有任何补贴。另一块是面向国内生产的部门,例如食品加工、服装制造、商业流通、医疗服务、建筑业、农业等等。日本政府管制相当严格,同时也给予了大量的补贴,其经济规模占到日本GDP的85%,雇佣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90%。由于受到政府的过度保护,这部分产业的生产效率极为低下,只有美国同类企业的2/3左右,根本不具备国际竞争力。然而日本银行的大部分资金贷给了它们,造成了大量不良债权。由于日本的经济结构一直没有调整好,导致失业人口增加,国民收入下降,个人消费停滞,内需难以扩大。因此,要根本解决日本经济的问题,必须对“曾很强壮但现已疲劳”的经济结构进行改革。

2001年4月,被自民党保守派视为“另类”的小泉纯一郎出任日本首相,并成为日本历史上罕见的“明星”首相。他从竞选自民党总裁时起,就高喊改革口号。登上总理宝座后,更是“改革”不离口。一时间“改革无禁区”、“没有改革就没有景气恢复”、“改变自民党,改变日本”等成为日本媒体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句。小泉打出“新世纪维新”的旗帜,把新内阁定位为“结构改革内阁”,“大学结构改革”就是其整个改革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日本的经济状况不佳,政府财力有限,加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影响,小泉坚决主张按照“小政府”的模式,将包括国立大学在内的公共事业民营化。2001年5月,小泉在日本国会答辩时强调:“即使是国立大学,可以民营化的就民营化,可以移交地方的就移交地方。”[7]此后出台的“大学结构改革方针”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国立大学“民营化”,但“法人化”后国立大学在办学经费的筹措及使用、人事制度、教学和科研活动等方面将拥有极大的自主权。同时,办学强调遵循市场竞争的原理,要求各大学重视边际成本和规模效益,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包括教育研究设施及事务部门在内的所有资源。国家对大学的财政资助将主要依据独立于政府和院校之外的第三者评估机构对各校评估的结果,“21世纪COE计划”的资助对象就没有国、公、私立大学的区分。如此等等,再进一步可能也就是“民营化”了。日本的大学同样存在双重结构,甚至问题可能更严重。私立大学拥有在校生的近80%,然而从政府得到的资助却少得可怜,实力太弱。国立大学虽然一直获得政府的巨额资助,但受到很多限制,国际竞争力也不强,所以大学必须进行“结构改革”。

此外,日本社会已进入少子化时代,传统意义上的接受高等教育适龄人口逐年减少,18岁人口在1992年达到250万人的顶峰,而后逐年下降,2000年为150万人,2010年预计将只有120万人,据说2009年日本大学将进入“全入时代”。这必然加剧各大学间业已存在的争夺生源的竞争。这种人口变动趋势已对日本的私立高等教育体系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目前私立短期大学的60%左右、私立大学的30%左右处于定员不足的状态。综合实力与竞争力不强的大学极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生源危机,并最终导致倒闭[8]。不仅如此,在校大学生的学力低下以及毕业生的就职率也成了大问题。例如这几年改革声名鹊起的庆应义塾大学湘南藤泽校园,毕业生也有40%找不到工作。在日本还算比较好的私立大学之一的立教大学,毕业生的就职率也只有50%[9]。从国立大学来看,其中60%的大学只有3个以下的学部,半数以上的大学学生规模在5000人以下,更有30所规模不到2000人,财力日显单薄,竞争力较弱,今后处境将十分微妙,因此,重组合并就成了大势所趋。1999年底,文部科学省曾有意推动一桥大学、东京工业大学、东京外国语大学、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等几所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都是日本顶尖的国立大学的重组合并(如能合并,其综合实力将与东京大学不分伯仲)。虽然由于部分教授强烈反对未能“合并”成功,目前尚处于“联合”阶段[10],但“联合”已取得明显的成效。日本政府还强调,唯有个性之光闪烁的大学,才能成为国家活力的源泉。日本“大学结构改革”,是要建设具有个性和特色的大学,建设具有世界最高水平的大学。实施国立大学法人化等改革措施,可能会有助于实现这些目标。

文部科学省提出的“大学结构改革方针”,副标题是“作为营造充满活力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公、私立大学的一环”。同时文部科学省还提出了“以大学作为起点的追求日本经济活力化的结构改革计划”,副标题是“改变大学,改变日本”。2001年9月15日的《周刊东洋经济》刊载了对远山的专访,题目是《大学结构改革:从护送船团的方式向促进竞争政策的转换》[11]。将这篇专访的题目与前述文部科学省的“方针”、“计划”结合起来,也许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日本此次“大学结构改革”的背景、目的、实质和意义。可以这样说,“大学结构改革”中的“结构”二字实际上是“机制”之意,日本迄今一直运用这种带有某种计划经济色彩的机制管理大学特别是国立大学,并取得了某些成功,而今,这种机制却给日本高等教育带来了诸多弊端,不能再适应更不能引导日本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改变这种旧的机制、建立新的类似于市场经济的机制,正是日本“大学结构改革”的真谛。按日本人的说法,这意味着“制度上的大改变”。这一改革必将对日本高等教育甚至整个社会产生划时代的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 日本文部科学省高等教育局.大学政策的动向[J].文部科学时报(日文版),2002,(10):16-19.

[2] 张晓鹏.日本大学走向合并时代?[J].上海教育,2002,(10B):44-45.

[3] http://www.yomiuri.co.jp/education21/top00.htm.

[4] http://www.mext.go.jp/a-menu/koutou/houdou/index.htm.

[5] 喜多村和之.大学能够脱胎换骨吗?[M].中央公论新社,2002.

[6] http://www.obunsha.co.jp/information/month/m0110/m01102.htm.

[7] http://www.ne.jp/asahi/tousyoku/hp/010010ozawaronbun.html.

[8] 中村忠一.大学倒产.日文版[M].东洋经济新报社,2000.

[9] 文艺春秋.日文版,2002,(12):278,123.

[10] 石弘光.大学往哪里去?.日文版[M].讲谈社,2002.116-117.

[11] http://m.iwa.kokkyodai.ac.jp/rs/situation/2001/0915/index-j.html.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土加奇

威廉希尔app  教育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