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问题浅谈

2012-11-01

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做实验或参加活动、比赛,由于亲身体验,感受很深,学生也乐意提出问题。如:讲内能时,学生通过搓手,提出:手心为什么会发热?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学生通过手弹课桌,提出:手为什么会疼?讲压强时,让一男一女二个同学比赛顶棍子,由于女同学顶的一端粗,女同学赢,从而提出:女同学为什么能赢男同学?通过分析发现输赢不仅跟力有关而且与受压的面积有关。

3.教会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会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 。 有人说:好的方法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平庸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的方法。因此,学生只有掌握了发现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才能从平常中看出异常,从普遍中发现特殊,从而不断地发现问题。

(1)掌握提出问题的一般方法

碰到某个物理现象,一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由何(为什么)、如何(怎样)、若何(如果条件变了,将怎样)、是何(是什么)。如:做完真空中的闹钟实验,根据现象可提出:为什么听不到钟声?怎样才能听到声音?通入空气后能否重新听到声音?声音靠什么来传播?

(2)及时点评学生提出的问题

由于学生的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参差不齐,有的层次比较低,有的比较有价值。当然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承认学生有差异,但是并不是不加评论,教师应有价值导向,让学生明确哪个问题更有价值。最后进行小结,让学生体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鼓励学生相互提问题

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肯在全班同学面前提问题,但跟他同桌就不同了。在下课前五分钟,让学生根据本课内容相互提问。如还有不懂,再在全班同学面前提出来,往往会有意外惊喜。

(4)适当出一些探究题,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检验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4.须注意的二个方面

(1)切忌急功近利。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应该逐渐培养。开始时的问题可由教师直接提出,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最后由学生直接提出问题。

(2)与其整天抱怨学生启而不发,不如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观念,将教为主改为学为主。时刻牢记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兴趣,最好的向导是脑中的问号,最大的动力是自信。

四、提问中常出现的一些误区及对策

有些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在提问方面可能存在这样一些误区:1)整堂课只管自己讲,不提一个问题,"满堂灌"。2)什么都要问,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模模糊糊的问题。3)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偏离了主题。4)只提好学生,不提差生;专提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或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学生难堪。5)提问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无阶梯。6)提问表达不言简意赅,有时不知所云,学生无法回答。7)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对学生的提问不理不睬。8)提问随意,东拉西扯,越扯越远。9)不能灵活应变,针对课堂气氛、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追问下去,扩大战果。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提问中应处理好这样四个关系:1)点与面的关系。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高。2)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3)曲与直的关系。提问题不能只问"是什么"、"对不对",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4)多与少的关系。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教师切不可为提问而提问。提问过多过滥,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余地,必然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提问过少,难以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势必造成学生厌倦反感,效果必然很差。

五、提问对象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告诉教师,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每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他便会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会抬起头微笑,这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对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则可能他对这一问题不会。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要寻找这些表现。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提示与探询是必要手段。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要及时给以提示。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总之,培养学生会提问题的能力,是促进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之一。著名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曾指出:“中国学生普遍学习成绩出色,特别在运算和推理方面比国外学生有明显优势,但中国学生最大的缺撼,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的精神,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

参考文献

[1] 朱美健,张天立.《现代中学生素质结构调整》.《广州师范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19卷7期.

[2] 林辉.《提高现代中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策略》.《大众心理学》2001.02.

[3] 阎立钦.《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育研究》1999.07.

[4] 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

[5] 《素质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探索》《教育论文网》2006.10.

[6] 《物理教学中自主学习方式的培养》《新课程教育网》2006.04.

威廉希尔app  教育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