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低年级段实施素质教学模式研究

2012-04-17

(—)”,进行“*’、+’”的拼读训练,既枯燥,又乏味,而且学生在开始学习的时候还不知道究竟有什么用处,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别说孩子,就是成年人,也实在觉得枯燥无味。其实,孩子在入学前,也在学习语言,也在不断地识字,可见拼音不是识字的必要条件。因此,实验对汉语拼音的教学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具体做法是:语文课"分钟用于学故事识汉字,留出$"分钟分散进行汉语拼音教学,放在课开始或结束前$"分钟。补充教材的课文也采用全注音方法,学生边学拼音,边在阅读课文时练习拼读,拼读练习的实践机会大大增加,能促使孩子们在更多的语文实践中灵活掌握运用拼音的规律。拼音教学$!周完成。实验班教学拼音的总课时数约!,课时,整整减少了一半以上。周后,拼音学习结束时,我们以同一试题,对普通班与实验班的学生逐一进行口试检则。口试的内容是:在五分钟认读声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个、拼读音节$"个。结果实验班学生汉语拼音拼读的熟练程度和对照班学生基本相等所谓“阅读识字”的方法,就是通过听故事、说故事的途径熟悉理解课文内容和语言,然后根据记忆(或跟随老师或录音),尝试阅读课文,在阅读活动中和生字见面。通过一个阶段多篇课文的阅读,对一个个生字从陌生到熟悉,最后达到识字的目的。“阅读识字”主要是在刚入学的儿童不识字或识字量很少的情况下进行的汉字教学,在一年级第一学期时里,其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听后阅读,利用无意记忆熟悉汉字。“阅读”活动初期,不提识字要求。但是每篇课文教学,在听熟听懂故事的基础上,让孩子反复多遍指读课文。指读的目的是提高生字认读的刺激强度,每篇课文一般指读#遍,以便增加与汉字见面的机会。这一时期学生阅读主要靠听力记忆,不一定识字;但是通过一段时间多篇课文的指读,学生对一部分出现频率较高的汉字,有些从陌生到不陌生,有些从不陌生到熟识。第二阶段:唤起有意记忆,分批强化识字。为了增强记忆效果,周以后每篇课文都选择.-个已经反复出现多次的汉字要求学生认读。由于反复多次见面,学生已经度过了遗忘率最高的阶段,基本上已经到达了“不陌生”甚至是“熟识”阶段。这时教师及时抓住时机,用适当的方法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分批选择复现率较高的生字进行强化记忆,很自然地将学生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十分轻松又比较牢固地认识汉字。在认识这部分汉字的同时,学生在连续不断的阅读中,又在继续熟悉另一部分生字。第三阶段:先识后写,逐步达到四会。入学周(拼音学完)以后,再要求学生分期分批写字。由于学生已经认识这些汉字,写起来十分容易,而且巩固率极高。学生通过一个过程认识的汉字,不但不容易遗忘,而且大大节约了识字的时间。用这种方法教学汉字,教师用在识字的时间大约只占每篇课文教学时间的四分之一左右。通过一个学期的试验,实验班学生识字数量由入学初的个增加到,,是非实验班学生的$0,倍,其中“四会”字默写正确率与非实验班学生持平。一学年结束后平均识字量达个,二年级实验班的平均识字量更达$1,"个。实践证明,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充分开发学生无意记忆在识字方面的潜能,将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机地结合起来识字,是一种减轻学生识字负担,提高识字效率的好方法。同时,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后,孩子们开始喜欢阅读,此时只要教师相机把学生引进广阔的读书天地,指导课外阅读,就能让孩子们感受阅读的乐趣,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从而巩固识字成果,拓宽识字途径。另外,把识字时间压缩到最小程度,教师就能将大量时间放在学生语言的发展上,从而一箭双雕,从根本上解决学习汉语的儿童因为识字而造成语言发展滞后的严峻问题。现在的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个现象,就是学生真正“听课”、说话的机会少。现在很提倡“自主学习”,但很多老师发现即使这样,语文课堂还是“尖子生”的天地,中下生常“坐冷板凳”,学得很被动。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人人参与讲课文故事,使每个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做法:!互做小老师。我们针对每个学生都有向往当老师的特点,把“权利”下放,让学生们同桌互听录音打分并提出建议。实践下来,由于学生肩上有“提建议”这副重担,在老师指导朗读时,学生特别用心,提的建议也头头是道,颇有“小老师”的风范;回家录音更不敢怠慢。他们在互相评价中取长补短。每篇课文不仅会说,而且说的水平也日渐提高。"“小小辅导员”、“小小学童”结对子。充分调动班级优秀学生资源,对于讲故事困难的学生进行及时的、面对面的纠正,并运用激励机制。每小组推荐一名平时讲故事优秀的同学作为“小小辅导员”,对每次讲故事得分“不合格”的小小学童进行指导。根据“小小学童”的成绩,对“小小辅导员”进行表扬,并定期评选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优秀录音作品欣赏。每周根据得分选出优秀录音作品前六名,在早餐或中午时间给大家欣赏。这既是对优秀学生的肯定,又让大家在欣赏美的同时,产生羡慕的情感,并积极要求加入这一行列。一年级学生两个学期下来,讲故事%"多个,二年级学生四个学期下来讲故事$""多个,并进行了录音。

虽然讲故事的水平不怎么样,但切切实实反映出孩子们语文学习进步的脚印,他们充满了成功感。而这正是实验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关注个体差异,把语文课公平地给予每位孩子的结果。“听说起步,阅读识字”课题组编写的补充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学生一学期的阅读量和识字量也大大增加。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好词好句。有了这么好的基础,我们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就尝试让学生模仿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句写话。从写一句,几句,慢慢发展为写一小段,几小段,到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已能写一篇短小的文章了。有些班级还编辑了本班的日记选,让孩子提前体验写话的乐趣。依靠教材,仿写起步。模仿是写作的基础,对初学写作的孩子尤为重要。随着大量的阅读,孩子积累的好词好句越来越多,让孩子模仿课文写几句或一段话,应该不是件困难事。教学中,我们经常根据教材,选择读写结合点,借助仿写的方式,降低难度,轻松起步,使孩子明确读和写的联系,促进孩子实现从读到写的迁移,激发写话的兴趣。比如学了《黄山奇石》这一课,有学生想象仿写《仙女弹琴》:很多游人站在前面在干什么呢?好,等我走去看一下。原来前面有一位漂亮的姑娘坐在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上,面前摆着一个琴,她正入神地弹着琴。你们听,多动听的琴声,游人都陶醉了,忘记了继续游览前面的景点。这就是黄山有名的“仙女弹琴”。学了《大森林的交响乐》,学生就仿用课文中的语句,写《公园的早晨》:早晨的公园真美!风儿吹拂着绿色的树梢,就像纤细的手指按响了风琴。美丽的花儿张着小嘴向大地问早安。小草扭动着腰枝像在欢迎人们的到来。大树伸出了绿色的枝叶,为人们遮阳光。小鸟在树上唱着美妙的歌,梳着美丽的羽毛……走出课堂,感悟生活。写话离不开生活,生活是人类语言的源泉,在日常生活中,一次游戏,一个场面,一座公园,一件摆设,一席对话,一次宴会都是孩子笔下的内容。自然界的虫叫鸟鸣,刮风下雨,日出日落,月盈月亏,还有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都成了孩子写作的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写话兴趣,在教学中,我们时时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人、事物,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下来。让他们知道,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是写话的内容。再通过小组循环日记,评选作文大王等方式,让孩子们把自己喜欢的、幻想的、开心的事都以写的形式记下来。789:;<实验开展一年半以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成果,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了、识字量扩大了,读写能力增强了,实验班由原来的三个扩展到七个。我们觉得“听说起步,阅读识字”这种教学模式在粤方言地区也是切实可行的。这种低年级语文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标的教改思路,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从而为方言地区的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养成语文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从而有效地激发起儿童语文学习的兴趣,挖掘语文学习的潜能,为孩子们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厚实的基础。

更多内容请进入:

威廉希尔app 论文“教育”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