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新教育理念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2012-04-06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北京师范大学“新世纪”国家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材自2001年进入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以来,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深入研讨语文课程改革的问题,及时总结语文课程改革的经验,推动我国语文课程改革事业的深入开展,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委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2年12月27日至29日在北京邮电会议中心联合举办了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研讨会暨二册、四册教材使用培训。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刘兼教授出席会议并作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前瞻》的重要讲话,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康长运博士作了《新课程与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报告,北京师大版《小学语文》主编马新国教授以《创新进取,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为题概述了2000~2002年北京师大版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验进展情况,《小学语文》主编郑国民博士专门论述了“语文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转变”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付宜红博士论述了“新课程中语文教材与教学的变革”问题。《小学语文》副主编陈铮老师、编写组的谈文玉老师对使用第二、四册实验教材进行了培训。北京市海淀区人大附小王韬老师、北京实验二小张蕾老师进行了研讨课教学。陈铮老师、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教研员李思纯老师、贵州省贵阳市河滨小学王缤阳老师在大会上对这两节课进行了评说。此外一些实验区的老师也在大会上发了言。大会还宣布了对国家级实验区此前交来的教学论文和教学设计评奖的结果。参加会议的有来自24个省(市、自治区)的130个国家级和省级实验区的代表共380余人,济济一堂,盛况空前,充分显示了广大实验区的领导和教研员、实验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热情参与语文课改实验和积极认同北京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良好发展态势。会议着重对新教育理念中的教师角色定位及课改中实现教师角色转变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

讨,并达成了广泛的共识。

一、实现教师角色转变是当前课改实验深入发展的关键

与会代表深情表示,自课改以来,一线教师“与课改同行”,深切感受到自己作为课改的第一批参与者和受益者的成长与发展的幸运。同时在这个进程中,也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种情况表明教师的改革愿望、改革理念与实际的教学行为之间存在着差距,这实质上触及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即语文课改中的教师角色及其转变问题。这是当前课改实验深入发展的首要问题。

经研讨,认为课改使得传统的居高临下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角色难以继续下去了。作为组织者、合作者(交流者)、激发者、引导者、革新者的复杂的教师角色已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这种教师角色定位的复杂性是由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所决定的,这些角色共同存在于一个动态的关系架构中,相互作用。在当前(课改初期),教师作为革新者的角色尤为重要。革新者是愿意接受新事物,认为生活充满无限可能性的人,而一般说来,思维惯性会使人们害怕放弃自己所熟悉的经验,因而变化与革新通常会使人感到不舒服。人们只有确信变革会带来好处的时候,才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态度。参与课改已使老师们进入了革新者的角色。在课改中每一位教师都获得了深刻的、丰富的个人体验。如有的老师说:“以前我教生字,都是详细地讲解,或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模式分析字形……现在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想办法。”“在布置作业时,我改变了过去那种统一内容、统一格式的作业模式,注意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兴趣差异。”“我们真的不能小瞧了孩子们, (按课文内容进行表演)他们自己定角色、自己化妆,合作得非常好,不需要老师的指导。”……课改中丰富、深刻的个人体验,使角色的改变逐渐成为教师的内在需求,这是课改成功的真正基础。

与会代表认识到,改革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个过程。有些改革如“多表扬鼓励”在初时很有成效,但如果不能在时机、场合、方式、真实性、适度性、因人性等等方面做到“恰如其分”,其效果就会衰减。因此,课改要求教师经常自觉自愿地回顾、重建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自己的表现和学生的表现的原因与结果,以及环境与条件进行批评性的分析。贵州省贵定县教研室鼓励教师写教学反思,理论性的东西少写,尽量用描述性的语言,几百字、千来个字把问题或闪光的东西记录下来。这能够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发现自己的长短处,天长日久就会提高教学质量及写作水平。一年多的课改经验表明,教学角色的转变是在不断超越自我中逐步完成的。

在课改进程中,对教师角色转变除有利的因素外,也必须看到,存在着一些制约的因素。一些教师还没有完全“吃透”新的教育理念和《课标》的精神,“穿新鞋不会走新路”,如过于依赖“教参”材料,等待现成的“样板”,把已经删减了的“繁、难、偏、旧”的东西又用在教学或练习中等等,这是一种“自我制约”。教学管理与课程改革不同步,如个别理念没有完全转变的教研员出的试题对改革起不了促进作用;有的县(区)乡的领导机关、有的学校校长,还在用老标准考评学生和教师;有些地方的一些家长和社会力量对课改支持不够等,都不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这都是需要改变和改进的。此外,教师角色转变迫切需要的实验教材的培训和配套服务工作,也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全新的语文实验教材是教师角色转变的良好基础

经研讨,大家认识到,这次课程改革是全方位的改革。首先是教科书的变革。按照《课标》的精神,教材在内容上应更多地关注儿童、关注生活、关注经验,以尽可能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方式、方法,以及拓展性活动等素材资源的提供,为教师角色的转变提供一个可操作的平台。实际上,《小学语文》编写组成立之初就认识到,要编写出符合《课标》精神的教材,只对以往的教材修修补补,重新组合,是绝对不行的,必须创新,而创新又必须立足于科研。因此编写组充分利用北京师大雄厚的基础教育科研力量,就主要课题多学科、多角度地立项研究。同时认真总结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研究外国以及台湾、香港地区语文教材编写特点,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并根据我国国情和几十年来语文教育的实际,反复学习、研讨,形成了我们自己创造性地贯彻《课标》精神的教材编写思路。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精心编写,努力使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统一。北京师大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突出特点是“新”,即新理念、新思路、新选文、新结构,新得有根据,新得合理,新得科学,

其“兴趣先导、学会学习、整体推进、文化积累”的指导思想,“主题单元”的编排体系,“语文天地”、“金钥匙”、“小话筒”等崭新设计,蕴含着全新的理念,不仅受到教育部教材审定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和鼓励,也受到了各实验区的广泛赞誉。新教材赢得了孩子的喜爱,课堂教学和综合活动引起了孩子的强烈兴趣,孩子爱上语文课、爱学语文了,完全改变了以往灌输式教学导致的学生厌烦语文课的状况;促进了教师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调动了教师的创造性,也受到了家长的欢迎。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北京师大版的实验教材为教师角色转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和平台。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标志

课改改变了教科书的功能,由单纯的教学提示改变为素材提示。这个改变凸显了本次课改的一个特点:教学方式的改变,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性的发展空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个优秀教师应具有的基本素质,也是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标志。通过公开课、评课、研讨,大家普遍认为,教师的创造性使用教材着重表现在: (1)对教材的灵活运用(包括调整进度,适当增减教学内容,重组教学单元,内容的整合等等); (2)对教辅、教具、课件等的自主开发; (3)开创适合自己学校(班级)的、有特色的教学; (4)合理地有效地利用一切可利用可共享的课程资源。在充分认识和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和谐一致原则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基本着眼点和归宿。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注意: (1)要有统领把握学生、教材以及其他学科内容的整体的课程意识。(2)以《课标》为依据,在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不能随意改变教学目的,不能违背学科教学特点。(3)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有效教学为出发点。(4)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结果应是“实”与“活”的高度统一,不能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不能“为改变而改变”、“为更换而更换”。(5)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不等于对教材中学生生疏的内容的放弃),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已知认识未知;形成自我分析、判断、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可能避免主观行为。(6)宜量力而行,逐步渐进,不要急于求成,不可能一蹴而就。

为了使老师能更好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提升学校、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解决教学实问题的能力,大家认为,应建立一种“以校为本”的新型教研工作机制。这种机制的特点是: (1)促使老师在自己的岗位上,立足教学实践,不断反思,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形成一种崇尚学术、精益求精,大处着眼、小事入手,互相学习、习惯研讨的校园研究氛围。(3)建立多种交流合作网络,营造民主、开放的教研环境。

教师们普遍感到,比起“照本宣科”或照搬上级给定的“模式”、“样板”,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更具有激励性和挑战性,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更快更好地获得专业成长。

四、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支持:建好培训和实验指导网络,开发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

经研讨,大家都认识到课改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编写好新教材,教师在主观上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同时,在客观条件上则必须建立起强有力的支持系统,其中包括高效的实验指导,丰富的课程资源等等。

课改实验启动一年多来,使用北京师大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国家级和省级实验区已扩展到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130多个县(区),小学生超过100万。为了顺利推进和全面实施语文课改;为了使更多的学生能用上最适合的教材,用好教材;为了使专家、学者、教研员、一线教师拥有一个研究、探索、交流,共同成长的学术平台,在此次会议前一两个月,已向各省(市、自治区)发出通知,酝酿成立语文实验指导委员会。许多省(市、自治区)的教研部门对此积极响应,并确定了参加实验指导委员会的人选。在会议期间,《小学语文》编写组主编约请了辽宁、山东、安徽、广西、四川、重庆等省、市的教研负责人,对实验指导委员会的宗旨、组成、职责、工作机制等进行了商讨,达成了共识,确定了程序及其他有关事项。大家相信,尽快成立实验指导委员会并开展工作,对于建好培训和实验指导网络,更好地推进课改实验工作具有重大作用。

创造性的教学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特别是信息化课程资源作支持。这里所说的“信息化课程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具有课程价值的各类教学资源。信息化课程资源的特点和优势是数字化、多媒体化、超文本化、共享性、扩展性和开放性。信息化课程资源的类型,有媒体素材、题库、试卷素材、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网络课程、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等。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扩大了对信息化课程资源的需求。开发、制作与教材配套的电子教材和多媒体教材需要大量的信息化课程资源。因此,大力开发和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如: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包括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购置相关的素材类光盘;对传统素材进行数字化,然后加以利用;搜集、整理、下载素材;收集本校教师已有信息化资料等。),建立教育资源库,提供资源充分共享共建。“共享”是多媒体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共同利用;“共建”是在信息索取的同时进行资源互换、资源共享,既建设了自己,又丰富了别人。这些都是当前迫切需要的。

三天的会议使实验教材编写组、语文课程工作室与各实验区之间,各实验区的教研员和老师之间,加强了沟通,增进了友谊,更坚定了信心。大家相约在新的一年里,以实现教师角色转变为主要环节,带动课改的各方面工作,大胆探索,不断开拓创新,不断总结经验, 努力把语文课改实验工作推向深入,为全国的课改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为全面提高下一代人的语文素养做出历史性的贡献。

更多内容请进入:

威廉希尔app 论文“教育”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