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潍坊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构建
探讨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的原则、主攻方向、主导技术、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
(5)促进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健康运作的政策体系构建
对农业技术创新政
二、拟采取的研究实验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
1、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统计报表,开展实地调研,在收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农业技术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政策学等学科知识,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分析和评价我省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特点、农村经济结构特点以及农业技术和政策现状,具体研究方法体现在:
(1)定量分析方法与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
本研究是根据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研究需要什么样的技术,而不是具体农业技术的研究,所以,研究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辅以定量分析,政策方面的研究也是如此。
(2)现状分析方法与趋势预测方法相结合
在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适合不同区域特点的农业技术战略,并对未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预测,提出建立实现全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技术体系的政策建议。
(3)横向比较方法和纵向分析方法相结合
既有不同类型的市(县)之间农业技术体系特点的对比分析,又有同一类型不同区域间的比较研究。
(4)典型分析方法和综合归纳方法相结合
以典型县(市)为例,通过实证分析,提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战略选择和政策措施,为构建全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提供依据。
2、技术路线
区域(市、县)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金等资料的收集——区域资源经济结构类型的科学划分——区域农业效率的比较研究——典型区域县的实证分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战略选择分析——构建全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构建促进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健康运作的政策体系(见下图)
3、实施方案
(1)资料收集:查阅相关资料文献,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实地调研:到全市各地进行实地调研,收集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资料。
(3)产业调查:详细调查典型区域支柱或主导产业(如寿光的蔬菜产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及其农业技术和政策特点。
三、预期进展
1.2009.12――2010.04 查阅文献、搜集资料,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完成开题报告;同时进行初步的研究调查工作。
2.2010.05――2010.11结合课题需要,深入各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工作,并获得相关的数据
3.2010.12――2011.3进行数据和资料的整理、分析并撰写论文初稿
4.2011.04――2011.06完成学位论文的修改和定稿
5.2011.07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三、 研究基础
(包括与本论文有关的工作积累、已取得的工作成绩、研究条件、存在问题与解决的途径与措施)
一、与本论文有关的工作积累、已取得的工作成绩和研究条件
1、为了本课题的研究能顺利地开展,已收集和阅读了多篇(部)有关农业可持续发展、区域农业经济、农业产业化、农业技术战略和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还收集了大量研究所需的统计数据,对该论题的研究现状有了一定的认知。
2、本人在硕士研究生阶段自己还学习了农业高新技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学等课程,也了解了区域经济学、生态规划、技术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农业政策学等学科知识,有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基础;且具有良好的社会关系,有利于调查方案的顺利实施。
4、对本课题的研究范围有了一个较为清晰和系统的认识,对本课题研究的现状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这对于完成本文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二、存在问题与解决的途径与措施
1、资料收集面小, 因为时间短,资料收集的广度和深度可能还不够,这有可能影响到论文完成的质量,在这方面还需要再加大力气,提高效率,力争收集到更全,更实用的资料。
2、是思维不够开阔、学识的浅薄和知识面的狭窄,让我的研究有可能不能以更宽的视角去审视和观照我的课题。因此,对于本文撰写必然存在一些疏漏和错误,因此应该怀着谦虚谨慎,不怕麻烦的态度,反复对文章加以锤炼和加工,并不时向指导老师和其他前辈请教,以查缺补漏。
3、在一些问题的看法和观点上可能会出现有争议的地方,对此要写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不能盲目顺从,当然,这就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以第一手的资料来丰富自己的观点。
4、在今后的论文写作中,我将大量研读有关方面的著作和文献,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利用时间,力争交出一份让导师满意的答卷。
四、论文选题评议
对论文选题评议:(结合大家意见,就选题的意义、实验设计方案、预期进展和成果、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做出评议,并提出是否通过的建议)。
更多内容请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