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开题报告范文-《中国进出口需求弹性分析》

2012-04-11

3.1模型的确定和数据的选取:主要是在进出口需求弹性因素识别的基础上,考虑到各个因素间的相互作用,综合应用相关理论,提出解决方法,建立模型,评估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进出口贸易损失,弥补以往的进出口需求弹性评估方法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案例分析。

3.2中国进出口弹性的实证检验和结果:主要是对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及修正。

第四章 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给出一些启示和建议

4.1结论:对全文的分析给出最后的结论。

4.2政策建议:通过对中国进出口商品的弹性分析给出一些政策性的建议。

第五章 展望

5.1不足之处:主要是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

5.2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2.设计方案

本研究拟利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冲击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对我国进出口商品的收入和汇率需求弹性进行研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外贸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3预期效果

通过以上问题的研究,希望能取得以下效果:

(1)分析出影响进出口需求弹性的因素,通过这些影响因素来调整贸易结构从而避免损失。

(2)提出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完善和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和积极应对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三项政策建议。

3.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3.1 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首先,考虑影响进出口诸多的国内外经济变量(如收入,汇率,投资,利率,贸易条件,人口等),建立一个能全面反映中国进出口商品的方程,多角度研究进出口弹性。其次,要结合中国经济和外贸发展的特点展开对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对比研究,同时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进行更加细划的分类研究,全方位了解中国进出口弹性问题。最后,要从更深的层面展开关于以上诸多因素的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和效率的研究。相信这些问题的研究会使我们对此问题有一个更深入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3.2 解决方法

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最新统计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冲击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对我国进出口商品的收入和汇率需求弹性进行研究。

(一)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本文在研究过程主要用微观经济学中的需求弹性理论与国际经济学中的贸易理论与汇率决定相关理论来分析中国商品进出口弹性。与现有的这方面研究相对比,我们从理论层面的分析更能深刻全面理解中国商品进出口弹性的现状,把握问题的本质。同时我们也将用到实证分析,实证分析可以弥补理论分析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模型的假设条件这一缺陷。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由此得出结论的可信度和政策建议的可操作性应该是比较强的。

(二)数学模型与现代计量经济方法的运用。

数学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一种语言,一种方法,使之能够对具有高复杂的经济系统进行有效的研究,这种研究是在严格的假设条件下进行的,所得出的某些一般性结论,极大地丰富了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性。正如张维迎教授所指出的那样,严格的数学证明和推理有助于理论研究中对一种假说的证明。本研究中将使用相关的数学与计量经济学模型,借助这一方法,能使我们的研究方法更完备。

总的来看,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以基本的理论分析为基础,以可信的假设为前提,以现代计量经济方法为主要手段。

4.论文工作计划进度

工作项目 论文代写阶段工作内容预计完成的指标 起讫时间

科研调研 收集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方面的资料 2009.5~2009.9

论文开题 确定研究主题与研究内容,文献综述,撰写开题报告,开题 2009.10~2009.12

理论分析 进行相关理论分析 2009.12~2010.1

资料处理 建立模型,进行数据处理 2010.1~2010.2

论文撰写 系统整理相关资料,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 2010.2~2010.6

论文评阅 提交论文,送审,修改 2010.9~2010.11

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 2010.11~2010.12

参考文献

[1] Goldstein,Morris,and Khan: Income and Price Elasticities in Foreign Trade[J]. Amsterdam:North-Holland.1985,Vol.2.

[2] Rose.A.,and Yellen,J.,1989:Is There a J-curve[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4(1):53-68.

[3]Krugman : Difference in Income Elasticities and Trends in Real Exchange Rates [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89,(33):1031-1054.

[4] Helpman and KrugmanTrade policy and market structure [M],The MIT Press,1989.

[5] Hooper, Karen Johnson and Marquez: Trade Elasticities for the G-7 Countries, Princeton University:Princeton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R].Department of Economics,2000, No.87.

[6]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1版,24-39

[7 ] 陈彪如:《人民币汇率研究》[M] , 华东师范出版社, 1992

[8] 戴祖祥.我国贸易收支的弹性分析1981 - 1995[J].经济研究,1997,(7):55-62

[9]钟伟,胡松命,代慧君.人民币J曲线效应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2,(1):34-41

[11] 朱真丽,宁妮.中国贸易收支弹性分析[J].世界经济,2002,(11):26-31

[12] 谢建国,陈漓高.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协整研究与冲击分解[J].世界经济,2002,(9):27-34

[13] 殷德生.中国贸易收支的汇率弹性与收入弹性[J].世界经济研究,2004,(11):47-53

[14] 范金,王艳,梁俊伟.中国进出口价格弹性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4,(7):87-92

[15]许和连,赖明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中国工业制成品对外贸易平稳的长期关系分析[J].商业研究,2002,(4):1-4

[16] 毕玉江.我国商品进出口对汇率和国民收入的敏感性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5,(3):19-26

更多内容请进入:

威廉希尔app 开题报告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