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硕士开题报告范文-《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

2012-04-10

(3)有极高的吸引力,可以吸引区外的技术、资本和劳动等经济资源向该区域集中,产生积聚力量,使区域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Leo, Braun and Winden, 2001)。

产业集群是某些(或某一)产业的资本、劳动力、技术和企业家有组织地集中,成长能力非常强,市场发展迅速,因而它必然对集群外企业和组织非常有吸引力,相关企业和组织如果有条件一定会向集群地区迁移(王缉慈等,2001)。这一点在现实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产业集群对外资的吸引: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外商投资的区域性都非常明显,产业集群政策能够降低外资进入的成本和风险,对地区吸引投资非常重要;而外商投资的地域和行业集中又能够有力地促进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甚至能培育新的产业集群,这将对地区经济增长有双重的促进作用。产业集群为欧洲一些城市的经济集聚提供了动力和实现方式,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产业集群促进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多数城市长期增长战略的主要政策措施之一(Leo, Braun and Winden,2001)。Cendy Fan和Scott(2003)研究了在东亚和中国,产业集群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认为二者之间有强双向促进关系。周兵和蒲勇键(2003)在研究我国一些地区的集群发展时也发现,产业集群通过发挥集聚经济和竞争优势降低了产业集群的平均成本和产业集群中单个企业的平均成本,使产业集群所在区域无形资产提高,对其他地区的企业很有吸引力,能吸引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流入集群地区,从而促进区域的经济增长。

综上,产业集群能够发挥专业化优势和规模经济、以及网络作为社会资本链结对生产要素吸引的效应,从而产生特殊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扩散能力,能够吸引区域外资源,获取区域化的竞争优势。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1、研究目标:

(1)扬州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之路是以低碳和高新技术为基础的,以新兴的产业镇为基础的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扬州区域经济科学发展,如何与周边地区实现科学整合,不搞重复建设;

(2)扬州区域经济的发展应该跳出传统的区域经济理论,因为现代通讯技术、网络,日益健全的交通、物流,如何建立跨区域的产业集群;

(3)扬州区域经济的发展正好处于“后危机时代”,产业集群中中小企业如何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和打入国际市场。

2、研究内容:

通过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给扬州带来经济的飞跃式发展,解决企业融资问题,融入国际大都市的行列。

(1)加快扬州区域一体化进程

扬州作为长焦三角洲流域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我们要纵观全局,打破界限,像苏南靠近对整个流域全面综合开发。要促进其整体经济的协调、发展,打破行政界限,以苏南发达经济带动扬州的发展。

首先,加快扬州都市连绵一体化进程。目前,扬州市内大型交通工程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使该区域城镇群空间网络日趋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了区域经济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将扬州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都市,这是必然的选择。其次,是建设扬州带,促进一体化。扬州以及附近的几个城市的发展一起带动,加快这一新的区域增长极的形成,以充分发挥该区域增长极的区域扩散功能,完善区域经济的空间布局,是21世纪我国宏观布局战略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同时,对于长江经济带的联动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再次,推进扬州空间结构的形成。扬州所处的地理位置来讲,用苏南的发达经济来先带动扬州的发展,再次带动其他苏中地区的发展以此类推。

(2)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国外发展集群的成功经验表明,无论是高技术产业还是传统产业集群都可以给区域带来竞争力。扬州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在此以扬州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为例来分析。扬州处于长江流域靠近运河由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并且具有明显的地域生产特色。在首先保证区内农产品合理供给的前提下,本区借助自然及科技等优势可以考虑销往区外甚至国际市场。打造农业优势产业集群的关键和核心,一是提高集中度,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二是实现产销互动,延长产业链。通打造农业优势产业集群这一纽带,可以广泛吸引工业资本、商业资本和民间资本注入与优势产业有关的产业链中,间接扶持农业。可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可以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增加县、乡两级财政收入,为县域经济打下良好基础,从而使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得到体现和落实,是实实在在的“以工补农,以城带乡”。

(3) 促进产业集群优化升级和战略转移

我们应该实施产业集群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按照区域协调发展要求进行规划和构建有效的科技创新平台,依托产业集群开展科技型创业孵化、创业扶持,使其成为不断产生科技型新企业的“工厂”,提高经济带集群中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加快劳动密集型和一般加工业的集群产业向郊区转移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政策优势、地理优势的逐步减弱,劳动力成本等要素价格上升,扬州劳动密集型和一般加工业的集群产业向长江经济带中游和上游的转移已成为大势所趋。对此要因势利导,推进资源依赖型产业向资源原产地集中,实现资源的就地深加工和转移,这对帮助扬州整体地区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对进一步开拓市场,调整扬州产业结构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4)加强产业集群过程中的环境治理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扬州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要重视产业集群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关注产业集群过程中的环境承载能力,避免环境恶化。政府要通过政策干预,影响企业选项、选址,控制环境恶化。通过制定环境保护政策,限制污染型企业在市区落户,并迫使那些不利于环境保护的企业进行污染处理或迁出市区,实施区域内土地功能的置换,优化产业集群投资环境[7]。从总体上看,环保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今后,扬州要从制度的层面上加强彼此在环保方面的投入,特别是从产业结构的层面上实现联动发展,实现扬州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3、拟解决的重点问题:

(1)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不高

扬州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由于是运河城市,曾经是商业发达的地区,如今由于交通、理念等原因处于欠发达的状况,以传统农业、“三把刀”为主的传统服务业还占据主导地位,虽然出现了杭集“三笑”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也出现了“三新一网一书”为主导的新兴产业,但是它们还处于产业集群的布局阶段,特别是现在处于“后危机时代”,原料、人力资源等成本的不断上涨不断考验着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只是这些产业集群的规模、在省内、国内的影响、市场份额都还不够,时时会有被其他地区经济取代的可能性,参照与珠江三角洲的中山市而言,扬州市的产业集群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三新一网一书”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先后出现了“扬州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扬州智谷”等国家级、省级基地的建立,使扬州的区域经济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产业集群的结构优化、企业的转型升级、龙头企业的培育是扬州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以“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为思路,切实进行招商引资,扩大产业集聚程度,引入新兴产业的龙头企业,从而推动扬州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因此,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成为一个我们面临的紧迫课题。

(2)地区缺乏有特色、有优势且基础较好的主导产业集群

从扬州市的整个经济发展来看,从2005年以来经济迅猛发展,但是它对区域内经济的发展辐射作用不大,整体经济基础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没有一个处于领先地位的产业集群来带动扬州整体区域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跳出传统区域经济的思想,与苏南发达地区或是南京地区结成联盟,利用发达地区的理念和南京地区的广泛的科研力量,形成大区域经济的思想。但是如何跳出传统区域经济的理念来建立跨区域的产业集群,实现带动扬州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这就需要利用区域经济和产业集群两个理论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研究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现有的发展实例,借助传统中外经济学家的经济学、管理学的理念,也关注近年来中外经济学家的创新经济理念,再结合本地已经具有良好发展势头的产业集群,探索一条适合扬州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之路。

4、拟解决的难点问题:

产业集群创新能力不强

扬州产业集群多以低成本为基础集聚、创新能力不强。地区产业集群主要是靠吸引外资崛起的,多数集群企业的竞争优势建立在低成本、低价格特别是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基础上。从珠三角产业集群的角度来看,扬州工业整体上处于产业链条的低端,如许多台资企业将扬州作为单纯的生产加工地,而将高附加值的生产留在台湾。这种仅靠低廉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形成的产业集群是难以长期保持其竞争优势的。同时以特色加工业为特点的扬州“块状经济”区域创新能力不够,具有“集群空洞化”、“区域锁定”等风险。而经济带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比较缓慢,多数集群是非正式集群或只是产业集群雏形,和多区域尚未形成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四、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 研究方法:

(1) 实证分析,利用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对扬州的化工园区进行事实论证。

(2) 模型设定,集群形成的原因:一是需求;二是外部经济;三是累积因果关系。不管最初是什么原因,一旦这个专业化的格局出现,这一格局就由于累积循环的自我实现机制而被锁定。对扬州的产业进行模型的构建。

(3) 变量的选择及计量方法,根据相关制造业销售收入区位熵的平均指数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产业集群程度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性。

(4) 产业集群效应计量模型及结果分析。

2、 技术路线:

(1)加快形成支撑产业体系,培育核心企业

长期以来,扬州地区由于受到交通、传统产业等因素的制约,区域产业配套能力较差,致使大多数重工业都由于缺乏相关产业体系的支撑而无法形成集聚。因此,扬州地区需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培育核心企业,再围绕核心企业发展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2)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制订优惠政策

扬州地区有着资源方面的优势,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而最终导致外部企业“望而却步”,使扬州经济发展缺少活力。因此,扬州地区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政府在政策上应对入驻企业提供优惠,优化产业发展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以实现苏北苏南的协调发展。

(3)跳出传统经济区域思想与苏南结成联盟,加快地区经济发展

扬州整体经济基础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没有一个处于领先地位的产业集群来带动扬州整体区域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跳出传统区域经济的思想,与苏南发达地区或是南京地区结成联盟,利用发达地区的理念和南京地区的广泛的科研力量,形成大区域经济的思想。同时通过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接受的产业要与本地区的资源、地理、人才、基础等条件相吻合、配套以充分发挥原有的条件、优势,最终加快扬州经济的发展。

3、 研究方案:

(1)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当好产业集群的服务者。

政府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决策者,对于产业集群来说,政府更应该发挥好公共服务功能,如提供各种优惠的政策,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等。首先,扬州政府应做好产业集群的规划工作,在有资源、区位、传统产业等优势的地区发展特色集群,避免集群的盲目发展,从而造成集聚不经济。其次,扬州应根据自身优势,进行错位发展,避免产业同构、恶性竞争。同时,政府应制定优惠的产业集群政策,完善本地区各项基础设施条件,吸引企业的入驻。再者,政府应积极打破行政区阻隔,创造产业集群的统一竞争环境,积极破除地方保护主义;重视科技创新对产业集群的推动作用,通过提供更多信息、资金等支持,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积极支持高科技产业的集群发展,提高地区科技水平

(2) 逐步完善园区功能,强化产业集群的载体作用。

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载体,作为产业集群的主要场所,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积极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扬州存在各种类型的园区,对这些园区而言,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基础设施以及各项服务,为各企业提供统一、良好的软、硬环境,为产业的集群发展提供前提条件。同时,园区要特别注意引进有产业链关系的企业入园,避免产业的集群程度不高和无法充分发挥应有的外部规模效益的情况发生。此外,各类园区可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园区与园区之间的联动发展,向产业集群大、规模效益佳、技术优势强的园区学习发展经验,推动产业集群的优化发展。

(3)提高集群的创新能力,发挥区域品牌效应。

缺乏创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扬州而言,无论是高科技产业集群还是一般的制造业集群,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产业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这不仅影响到产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还影响了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潜力。因此,在长三角逐步实现信息一体化的过程中,政府要不断投入资金以支持高科技产业等的研发,提供信息,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对于企业自身,也要不断提升研发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与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集群的品牌效应,发挥集群创新能力,最终提升品牌的科技含量,发挥区域品牌效应。

4、 可行性分析:

产业集群的形成以内生型为主,集群形成的动力源于自下而上的市场自发力量。在一个缺乏产业经济基础和创新社会文化基础的地方,不可能在短期内人为的制造出产业集群来。当然,完全靠自发形成而没有人为的努力,也难以使产业集群健康、持续地发展。而扬州所处的地理环境和长期培养出来的人文因素以及扬州已经出现雏形的杭集“三笑”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和“三新一网一书”为主导的新兴产业,表明在扬州实施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论来带动扬州的发展是可行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政策的支持:扬州市政府一直大力的支持本市地区经济的发展,了为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制定了《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奖励扶持的意见》,扬州市中小企业升级专项奖励扶持资金奖励扶持邗江区、广陵区、维扬区、市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和市直中小企业升级,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服务机构和小企业创业基地给予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