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1、选题缘由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它对于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的快速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教育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直接参与新农村建设,通过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来加快农村的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远程教育服务农村是新农村建设思想的创新。远程教育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它能够经济有效地与农村联系在一起,能够跨时空进行远距离教育,直接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有效地解决农村教育资源不足,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等问题。
传统的远程教育思想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而逐渐变得不相适应。伴随着开放、多元、和谐的理念凸显,随着人们对农村问题的愈加关注,远程教育服务农村的理念、内容、方法、手段等必须更新,形成适合当下世界教育潮流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远程教育新思路、新模式与新举措。实现推动农村远程教育的进步、实现培养新农民的目标,最终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向前发展。
2、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力求进一步深化十五期间的科研成果,结合新时期的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以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民”为目的和纽带,探索电大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新思路、新模式、新举措,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江苏区域的相对均衡发展,尤其是城乡之间的统筹协调发展,为我省“两个率先”的建设目标服务。本课题研究,无论是对江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途径的探索,还是江苏电大的发展模式与方向,都将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社会主义新农村”、“远程教育”、“新农民”与“新发展”是本课题研究的四个核心概念。
1、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胡锦涛总书记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给予了全面而明晰的描述。“新农村建设”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上都应涵盖全部“三农”问题,它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而不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2、远程教育: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主要采取多种媒体方法进行系统教学和通讯联系的一种远距离教育形式。远程教育已经经历了三代:第一代为函授教育,第二代为广播电视教育,第三代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进行的现代远程教育。本课题研究中的“远程教育”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进行的现代远程教育。
3、新农民:培养新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是通过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对农民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他们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4、新发展: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结合江苏远程教育发展的客观实际,探寻和建构的一种新发展观。这种新发展观,着力在两个层面寻求突破:一是远程教育发展理念的创新;二是远程教育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模式的创新。
本研究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背景,重点研究“远程教育”在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民”与促进农村经济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通过远程教育发展理念与实践模式的创新,实现江苏远程教育“新发展”。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1、国内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1)关于远程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服务机制、服务体系、服务层次、服务策略和服务成效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尤其是相关重点课题,如江苏省教育厅“九五”重点课题子课题“电大毕业生通向农村问题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电大教育为实施农村城镇化战略服务研究”、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子课题“开放学习中心构建、功能服务研究”以及“县级电大构建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研究”等研究及其取得的重要成果,为服务“三农”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并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2005年5月在南京召开的以“现代远程教育与中国‘三农’问题——江苏电大实践解读”为主题的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对远程教育服务“三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远程教育研究集中于元理论、教育技术、服务平台等方面,社会主义新农村研究限于农村研究本身,没有与教育的研究建立联系。笔者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进行相关搜索,以“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研究,搜索出近5000篇论文。这些研究主要针对新农村建设理论问题,诸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概念来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背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形式等。以远程教育为主题进行搜索,有19289篇文章,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远程教育系统内部,诸如理论元研究,教育技术的改进,服务平台的建设,服务体系的构建等。但是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远程教育相结合为主题的研究,只能搜索到12篇文章,这些研究主要着重于理论层面的讨论。而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探讨本身来说,主要又是就农村来论述农村。从教育的角度出发,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和建议相对较少,推广的实践可行性较低。同样,目前还没有发现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远程教育体系建设方面研究的专著。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研究目标: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及其对远程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为发端,积极研究和探索江苏远程教育服务“三农”建设的新思路、新观念、新模式,立足实践,构建适用江苏的现代远程教育服务体系。从而为江苏省新农村发展服务。
2、研究内容:
本研究拟设计四个子课题:
(1)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远程教育新观念。
社会主义新农村赋予远程教育新的内涵与任务。远程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中,必然突破原有的狭隘的观念,因而建立开放的、实践的、人本的与服务的远程教育新观念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
(2)当下远程教育在服务农村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当下远程教育主要存在教育观念不开放,公共服务体系不全面,网络服务重心不下移,服务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只有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并结合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才能构建出适应新形势的远程教育发展模式。
(3)远程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民培养、农村经济文化建设的关系研究。
远程教育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在于培养“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民生计质量,促进农村经济与文化等事业的发展,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如何促进农村的经济与文化建设是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
(4)远程教育服务新农村的模式创新。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与江苏省地区农村的发展实际,提出远程教育服务新农村的新模式。即:在服务理念、服务机制、服务体系、服务层次、服务策略和服务成效上提出系统与整全的观点。
3、研究重点:本研究的重点凸显在两个方面:一是远程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涵的关系研究,主要从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两个维度入手,指出远程教育对于提高农民生活、提升文化教育水平与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作用。二是构建远程教育服务新农村的创新模式,提出实践的与可操作性的远程教育发展新模式,强调远程教育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新发展。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课题研究基于一种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远程教育新理念,提出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为远程教育服务农村提供制度基础与物质保证,然后就远程教育服务于农村的中心问题,即:新农民的培养与农村经济文化建设进行探讨,在剖析当前远程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的基础之上,最终系统地构建出符合农村实际的远程教育服务创新模式。
2、研究过程:
本研究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2007.1-2007.5)由课题组成员分工完成子课题1的研究,撰写“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远程教育新观念”等2篇论文;第二阶段(2007.6-2007.9)由课题组成员分工完成子课题2的研究,撰写“当下远程教育在服务农村中存在的问题探析”等2篇论文;第三阶段(2007.10-2008.2)由课题组成员分工完成子课题3的研究,撰写“远程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民培养”、“远程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远程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等3篇论文;第四阶段(2008.3-2008.7)由课题组成员分工完成子课题4的研究,撰写“远程教育服务新农村的模式创新”等2篇论文;第五阶段(2008.7-2009.2)由课题主持人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江苏远程教育新发展研究”的研究报告。
3、研究方法:
(1)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的方法。全面、联系、发展地分析远程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关系,突出远程教育研究的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
(2)文献法。对新农村建设与远程教育方面的文献进行梳理与归纳,总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远程教育有关研究成果,并得出对于本课题研究的借鉴与启示。
(3)调查法。一是实地研究,深入农村,联系实际,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和设计构想;二是进行实证研究,调查江苏电大的服务网络,得出远程教育服务“三农”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4)比较法。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模式与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其中的相同与不同,分析其优点与缺点,得出相对符合农村实际的发展模式。
(六)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是:
(1)远程教育是由于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服务手段的现代性、服务网络的全面性等特征,在促进地区教育,尤其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促进城乡相对均衡发展、地区相对均衡发展、和谐农村的建设方面具有着重要战略意义。
(2)课题研究基于一种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远程教育新理念,即:建立一种远程教育的开放的、实践的、人本的、服务的教育观。
(3)新农民的培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与纽带,远程教育在培养新农民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4)提出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只有解决农村远程教育的制度建设与设施装备,才能为远程教育服务农村提供制度基础与物质保证。
(5)系统地构建出符合农村实际的远程教育服务创新模式。在服务理念、服务机制、服务体系、服务层次、服务策略和服务成效上提出系统与整全的观点。
2、本课题可能的创新之处:
(1)从研究内容上来讲,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的研究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2)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农民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理论层面论述远程教育在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民过程中具有独特作用与意义。
(3)远程教育服务新农村的实践创新,主要是依据全新的远程教育理念,设想与构建面向江苏新农村的农村远程教育的新模式。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
本课题作为一项远程教育为主要视角的跨学科研究,涉及到远程教育学、教育管理学、高等教育学、教育政策学、教育经济学等多个学科。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也组合了来自各个领域的研究者,从知识背景上看,有来自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社会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政策学、农村教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课题组核心成员比较合理,年轻有活力,具有较强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他们都参加过国家或省级重大研究课题,发表过论文多篇。
2、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
为了准备本课题的研究,本课题的负责人已经从多个途径收集了各种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充分利用到江苏多个市县电大考察与学习的机会进行了实地的调查,获得了一定的实践信息。
在此之前,课题的负责人还多次组织“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远程教育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与出路”等专题讨论会,来探讨和认识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及其与远程教育和远程教育管理的关系。这些讨论所形成的分析思路和主要观点为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远程教育新发展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认识框架和思想资源。
作为前期准备工作的成果,课题负责人及相关成员已经在《成人教育》、《教育导刊》和《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等期刊发表了《革命根据地成人教育对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借鉴意义》、《面向生活的成人教学管理》、《新农村建设: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启示》、《从两条教育学的基本规律看教育学的创新视角》等论文,这些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本课题研究目标明确,设计思路清晰,且与课题主持人的研究相衔接。课题主持人攻读硕士期间在研究和学习教育经济与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同时,就开始关注远程教育的发展与实践。2003年开始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全面小康与基本现代化时期的教育现代化新发展研究”,积累了相应的课题研究经验。2005年后到江苏电大工作,这既为自己提供了便利条件,也给自己提供了许多思考远程教育发展的感性认识。
我校2004年投资上千万建设的江苏首家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数字化图书馆,并可以与各大图书馆资源共享,可以在网上查询所需资料。我校目前在全省各地具有比较完善的办学系统,相对完备的服务网络,这将对课题的调研及实证研究提供保障。同时,我校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并有相应的经费保障与资助,所以研究过程中的经费将是有保障的。
(八)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阶段成果(限5项) 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远程教育新观念 系列论文 07.1-07.5 夏 松
当下远程教育在服务农村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系列论文 07.6-07.9 课题组成员分工负责
远程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民培养、农村经济文化建设的关系研究 系列论文 07.10-08.2 课题组成员分工负责
远程教育服务新农村的模式创新 系列论文 08.3-08.7 课题组成员分工负责
最终成果(限3项) 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江苏远程教育新发展系列研究 系列论文 08.7-08.9 夏 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江苏远程教育新发展研究 研究报告 08.10-08.12 夏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