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内研究状况看,多年来,衔接问题一直受到外语教学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九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做事”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这种设计旨在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课程要求有机衔接,保证国家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的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新课程标准》的如上说明足以表明我国在外语教学上所持态度和为解决中小学衔接问题制定的新策略。教学目标的衔接使得各段课堂教学方法在选择上有了一定的依据。不同学段受等级标准的影响采取的教学方法也定将有差异,这也自然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目前外语研究中缺乏宏观的研究和对比,只有在对比找到各教学段教学方法的差异的基础上才有可能选择和探索出适合各学段教学目标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曾几何时,教师教学中忽视学段与学段之间必要的了解和沟通,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兼顾,致使衔接问题日益凸显,各学段之间由教学引发的矛盾也较为严重,导致了外语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做到,小学教师要从关注和研究中学课堂教学,为小升初过度期间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初中、高中同样如此,这样做的真正目的恰恰还是在于因人施教,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起责任。伴随着新课标的出台,迫切需要该课题研究的最新成果,只有这样才能使课标精神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从根本上解决各学段教学衔接问题,使人们从外语课堂教学的误区中走出来,新课程的价值趋向是人的发展,外语课堂要随时随地注重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为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人才为最终目标,设计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课题的这一研究成果必将对推动外语教学改革产生深远的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任务
(一) 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经过两年的课题研究,我们的预期目标运用中心辐射,纵横交错的研究
策略达成调查报告的最终完成和课例的搜集整理工作。所谓的中心辐射即站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依据《课程标准》积极着手课题研究。所谓纵横交错则是指,横向宏观归纳总结当前各学段外语课堂教学不同的教学方法。纵向微观比较教学方法差异及差异形成的原因,最终使我们能够探索出一套建构于学生发展之上的,适应中国国情,与新课程理念同步的,满足于不同学段要求的外语课堂教学方法。
(二) 研究任务
在整个课题研讨规划过程中,我们始终认为,一切科学研究都应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因此深入课堂调查分析,探索发现并总结出针对中国学生的实际状况,将当前我国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多种教学方法列为深入该项课题研究的鲜活课例。挑选出的课例将尽可能地再现特定教学活动的发生、发展和效果,包含着具体的处置方式和特定的教学理念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反映教师与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和情感。从教学研究的角度而言,课例将是一线教师教育理念的外在表现,优秀的课例能体现师生的互动,张扬生命的色彩,展示生活的课堂。通过鲜活的课例,最终使广大的英语教育工作者真正感受到多样的且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方法是促进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在汲取课例的基础上我们将通过课例重点分析各学段的外语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针对其成因,进行相关的理论分析,找出影响并制约各种教学方法的多种因素。既而通过对多种影响教学方法的诸因素的分析比较,科学地阐述出各学段教法与教法之间的差异。而最终揭示出只有善于重视差异、根据差异、利用差异,才能保持外语课堂教学的生命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我们将在两年时间内,尽可能按照预期目标达成上述研究任务的完成。
更多内容请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