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商业主体的影响
1、商人类别多样化
早期江西商业市场主要是农民和手工业者,就近赴集,以农产品、手工业品卖钱,再交换所需之物。后来出现坐商和囤户,他们成为市集上主要卖方之一,多半为地主、富农,也有一些以囤积为职业的商人。他们在市集上开设店铺,囤积货物以贩卖给贩运商,以赚取季节和地区差价。随着贸易的扩大,自然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零售商、批发商、牙人(即市集贸易的经济人),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加工商也随之出现。此外,晚清时期,江西市场经济的生长遭到了外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封建主义的遏制,帝国主义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同一部分华商相勾结,再加之江西商人自身经营管理上的缺陷,因此江西的商人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是买办和绅商的出现,他们都是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诞生发展的。绅商与买办两个群体之间是交叉关系,但并不等同。有部分买办发家后通过捐官等手段成了绅商的一员,有的甚至还在绅商群体的社会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贩运、转口、批发、零售、加工、代理等多元化商业活动的出现和盛行,形成了以坐商、囤户、贩运商、零售商、批发商、牙人、买办、绅商等多种不同类型商人构成的商业主体。
2、商业思想观念革新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农抑商的思想,所以商人在中国社会几千年里地位都是极其低下的。然而继承正统儒家血脉的江西文化人更是因循守旧,重农抑商的思想更为盛行。江西子弟都是以读书入仕为首选的人生道路。地主商人两位一体,商人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就用于购买田地成为新地主,商人难于走不出商人地主循环往复的怪圈,不大可能转变为商业资本家。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受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我国传统重农抑商的思想才开始有进一步的变化,把工商业的发达与否与国家的盛衰乃至生死存亡联系到了一起。江西也不例外,江西人在这样的背景下触摸到资本主义的脉搏,使他们从封建的迷梦中惊醒,开始放眼世界,摆脱传统落后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的先进思想观念,重视工商业的发展。清政府迫于自救,也颁布一些振兴商业的政策和措施,江西在这样的情况下试办商徒启智学校,教授商业相关课程。而江西商人在实际的商业中也感受到商务的重要性,开始重视经商者的“在职”学习。1894年3月翁方伯在省城(南昌)设立蚕桑局,在城外购买荒地,栽种桑秧,并且带动当地农民种桑养蚕,后来又设立农事试验场,征订各种农学丛书及农学报指导生产,派学生赴日本学习实业,到上海、日本购置化学仪器和优质种苗,请农业专门技术人员进行管理,采用先进栽培技术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江西人开始突破原有思维定式,开始接受和吸收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江西人思想观念的革新促进了江西商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商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