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1-25
随着花季的到来,男女同学之间难免会产生朦胧的情愫。王平同学的作文《真想不到……》就取材于此。文章从纸条谈起,“坐在我后面的那个长着一双大眼睛名叫丹的女孩,今天上课扔过来一个折得四角方方的纸条”;接着写自己的猜测,“我凝视着执于掌心的纸条,然后轻轻闭上眼睛,但最后还是决定打开它”;然而在打开后,终是释然。“请把头发剪掉,怎么男同学的头发这样长?你每次一仰头它就‘陈列’在我的课桌上面……”哦,原来如此!文章一波三折,虽然结尾出乎意料,令人忍俊不禁,但小小少年的情思却鲜明地呈现在面前。这便是本色之情的真实流露。
“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与说话完全一样,作文就是说话,是用笔来说话。”③平凡的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宝藏,关键要让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当学生习惯于有意撷取平凡生活中不同寻常的素材时,再引导他们进行体悟和思考。写作活动中,丰富的情感体验是文章丰满生动的土壤。情感产生于客观生活中,但它还要在主观意识中发酵、酝酿、改造,使之成为一种“内在生活”。正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多种媒介广涉猎,厚积薄发写华章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郭沫若先生的这一经验告诉我们:写文章只有广泛涉猎,才能厚积薄发。可见,“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④。学生自身阅历固然有限,但是获取间接材料,即通过各种传媒工具获得材料的渠道却很便利。当今时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资源,既可以查阅书籍、报刊等传统纸质文本,还可以从影视、广播、网络等媒介中的音像资料、电子文本中更快捷地获取信息。如何指导学生对琳琅满目的信息甄别选择,进而整合成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教师在其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举足轻重。
其一,推荐有益的报刊。
一些健康向上、富有时代气息的报纸杂志,里面的文章篇幅短小、语言优美、饶有情趣,很适合中学生的阅读口味。例如:《文苑》《少年文艺》《读者》《青年文摘》《语文报》等。这些报刊由学生自愿选取购买。学生读完,自觉放在班级图书阅览角,与其他同学交换共享。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周摘本,摘课外好词5个以上,注音并解释;课外佳句5个以上;精彩段落一处。每周学生互查,教师抽查。根据读书摘抄的情况,评选班级周明星、月明星和年度明星,激励学生的参与热情。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但积累了字、词、句、段等语言素材,而且还能积累写作知识、技巧。长此以往,学生的思想与情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深刻、丰富起来。当具备了大量的阅读积累及语感沉淀后,写出来的文字自然就有了一定的底蕴。
其二,留心荧屏中的“语言大餐”。
看电视对于语言的积累大有裨益。要求学生有意识地积累,看电视时注意广告语、栏目名称、栏目口号、主持人的串联词、影视剧中的经典台词等,将其记录下来,品赏学习。班里因此掀起了一股积累热潮,一个来月的时间,学生搜集了一二百条佳言妙句。将其分类整理印成小册子,在班内传阅,同学们个个视若珍宝。教师还把《百家讲坛》《子午书简》等节目的视频资料下载到班上播放。上述做法无疑给学生打开了一扇扇了解文化、感受文字、探究美感的窗户,为他们的写作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其三,利用网络创建素材库。
互联网的强大信息量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浩瀚的素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每月给学生布置一个素材主题。比如以“理想”“青春”“乐观”“成长”等为主题,让学生在日志中创建“写作素材库”,将符合主题的“古诗词”“名人名言”“热点事件”“精妙语句”分门别类地。还可以鼓励学生为素材库命名,设计精美栏目,粘贴漂亮图画,写上简短点评,抒发几句感想等。利用网络的交互性,把个人的“写作素材库”与同学交流,相互补充,提高自主与合作的学习能力。
另外,“文章合为时而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政新闻、积累社会热点的习惯。通过引擎搜索、查看网络新闻,让学生了解国计民生,定期制作新闻热点的电子卡片,并选取其中有益的、感兴趣的素材,拓展整理成素材宝典(也叫素材袋袋库),上传到班级博客。等到作文时,这些热点材料自然会发挥不同凡响的作用。例如刘聪同学很关注节能环保方面的热点,写下《“低碳”进我家》一文。文章生动叙述“我”督促父亲减少私家车的出行,请求母亲把水循环使用等,促使全家环保意识发生了转变;现身说法地告诉读者从节电、节水、节油、节气这些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就是为低碳作贡献。精心挖掘热点材料与实际生活的关联点,选择新颖角度行文,力求凸显时代气息,这也是作文的一大制胜法宝。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搜集、筛选、思考、感悟,并使之成为自觉行为,是帮助他们积累作文素材,提高认识水平和归纳能力的捷径。同时这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与实践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更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职业教育论文45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详情请点击进入教育学论文。
标签:职业教育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