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songjm
2014-08-18
【摘要】威廉希尔app 小编为您整理了探讨中医药信息化课程教学,网站内容每天更新,欢迎大家时时关注哦!
1 因势利导
中医文献与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此之前主要接触的是中医方面的课程,理化知识较为匮乏,思想往往还是停留在中医的传统学习经验之中,对计算机一些常用的思维训练不习惯。由于学生的思维定势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同时信息化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延展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对中医药信息化的认识及利用计算机解决中医药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只能因势利导。即在教授过程中对于信息领域专业化过强的内容采用学生容易理解的方法进行描述,尽管这样做不够严谨,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接受,也更加有兴趣,进而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比如说,函数依赖是数据库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对函数依赖的形式化定义是:设有关系模式R(U),X和Y是U的子集,r是R的任一具体关系,如果对r的任意两个元组t1和t2,由t1[X]=t2[X]可以推导出t1[Y]=t2[Y],则称X函数决定Y,或Y函数依赖于X,记为X→Y。对于上述定义,如果要求学生象对待方剂组成或者中药功效一样去记忆无疑是不现实的。为了方便和加深学生的理解,笔者给他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方剂名称函数依赖于方剂组成吗?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在大多数学生的印象和理解中,方剂名称和方剂组成是一一对应的,学生的回答说明他们对函数依赖的理解还是正确的,但考虑到中医的特殊情况,这样的答案当然是不正确的,因为在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伤寒杂病论》中就存在方名不同而组成相同的现象。如《伤寒论·湿病脉证并治》篇中记载:“湿气在外,因风相搏,流于经络,骨节烦疼,卧不欲食,脉浮缓,按之涩,桂枝汤微发其汗,令风湿俱去……桂枝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而《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中记载:“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桂枝加桂汤方:桂枝五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我们可以比较得知,桂枝加桂汤与桂枝汤相比中药构成完全相同,唯一的差别就是桂枝剂量的差异和桂枝是否去皮。因此,中药构成相同并不意味着方剂名称的唯一确定,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药剂量以及中药炮制的重要性,也间接提醒了学生不仅要记住方剂的组成,也要注意方剂组成中中药剂量的变化以及每味药物具体的炮制方法。
上述实例可以说明两个问题。其一是在计算机理论的教授过程中,可以和中医的传统理论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中医领域和计算机领域同时得到提高;其二是在中医方剂的配伍规律研究中,不仅要局限在中药药名的组合中,同样要注意结合中药剂量的变化、中药炮制方法。上述在教学中的思考和实践可以为科研的设计提供思路,因而实现了教研的相互促进。
2 善于尝试
在中医药数据挖掘的讲授中笔者也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尝试,如强调了中医的某些特点与数据挖掘的关系。
中医的一个特点是历史悠久。据不完全统计,现存明清以前的医书8000余种,对于数据挖掘而言,历史悠久决定了数据的众多,同时由于中医古代医家流派众多,观点各异,处方用药的个性化色彩特别浓厚,再加上有些疾病本身具有自愈性。因此,数据本身难免带有一定的噪音和不确定性,这就充分体现出了数据挖掘的优势,因为数据挖掘就是对大量模糊的、不确切的、带噪音的数据进行挖掘,从而找到潜在有用的规律的过程。
中医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诊疗具有模糊性,如中医形容滑脉是“如盘滚珠”,非常形象,在实践中需要医生的不断尝试才能掌握,但这种定性的东西很难量化,也无法将其应用到数据挖掘中去,脉象仪才应运而生。脉象仪的基本原理就是对传感器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从而找到某一种脉象的客观规律性。
3 结语
中医中药的发展需要计算机科学这一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中医知识丰富的特点,因势利导,对中医药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信息化解决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中医药信息化的背景,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计算机理论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入中医知识,使得中医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无经验可循,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基础、反应和接受程度,不断加以探索和研究。
以上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探讨中医药信息化课程教学,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威廉希尔app 。
标签:职业教育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