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教育学论文 > 语文教育论文

语文教育论文:提问和阅读理解

编辑:

2014-10-09

以上主要从解释学维度讨论了何以要提问,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问就有了根据。

课堂提问的组成是阶梯式的:最高层次是“课”,其次是“课段”,再次是“回合”(一次问和答),最 低层次是“话步”(教师的“问”和学生的“答”)。

我们先讨论“回合”。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并没有信息沟,教师提问并不是要从学生那里获得信息,而是要 启发学生获得信息或检查学生是否已获得信息。一般会话结构是两话步:一种是A(问)——B(答),A(再问 )——B(再答);一种是A(问)——B(答),B(问)——A(答)。而课堂会话结构是三话步:T(教师问 )——S(学生答)——T(教师评价小结)。第三话步是信息的反馈, 即使有学生能作出正确回答,但不等于 所有学生都能回答,应重复学生的回答以面向全体学生。

由回合到课段,提问有一个开始到结束的框架,每次提问都有一个焦点,如何组织一个课段的提问呢?遵 循“解释学循环”的原则,大致有两种方式。

(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1、由表层到深层,由具体到抽象。于漪老师《七根火柴》第21 节的提问设计是:(1)无名战士留给人间 的最后话语是什么?(2)无名战士留给人间的最后动作是什么?(这两个是表层问题。)(3 )这些言行显示 了他怎样的心灵、怎样的精神?(4)和一般人相比, 他的伟大之处是什么?(这两个是深层问题。)《截肢 和输血》第1 节提问:(1)白求恩同志是在怎样的气候下赶路的?(冷)(2)作者怎样描写冷?(这两个是 具体的问题)(3)作者着力描写气候寒冷的用意是什么?(这个问题较抽象。)

2、层层深入。如钱梦龙老师《捕蛇者说》第1节的提问:(1 )这种蛇特别,文中用了哪一个字?(“异 ”)(2)“异”在哪里? (归纳为:色、毒、用)(3)作者突出了哪一个?(“毒”)(4)为什么?(陪 衬赋敛之毒)(5)为什么永州人民还“争奔走焉”? (将捕蛇和纳税联在一起)后一问句的焦点以上一问句 提供的新信息为依托,层层递进。

(二)整体——部分——整体。

本人在教《白杨礼赞》第7节的提问设计是:(1)上一节从外形上写白杨树不平凡,本节从哪一方面赞美 白杨树的不平凡呢?(内在气质)(2)作者调动哪些手段赞美白杨树的内在气质?(排比、比喻、拟人、对比 、欲扬先抑)(3)“伟丈夫”和“好女子”对比, 这个“好”是什么含义?(美丽)(4)为什么要用这样的 对比和隐喻? (突出其壮美,并由赞美树过渡到赞美人)(5 )作者用什么手法进而揭示其象征意义?(反问 排比句)(6)这几个排比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由外到内,层层深入)(7)四个反问句句式上有什么变化,

怎样逐步深化点出象征意义?(略)(8)这一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赞美的高潮所在,精华所在)。

在组织课段提问时,要防止孤立式的提问。一位新教师教读《挖荠菜》第2节提了三个问题:(1)“馋” 是什么意思?(2 )馋到什么程度? (3)饿到什么程度?关键要问:为什么要写馋(突出饿)和写“饿”反 映了什么,才能由表及里。

以上就是语文教育论文:提问和阅读理解,谢谢查阅。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