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6-01
好的幼儿园,好的幼教机构不应该是这样的。
《儿童权利公约》告诉我们:儿童应该是人类一切成就的第一个受益者,也应该是人类失败的最后一个蒙难者。儿童的一切权利不受基于父母、法定监护人或其他家庭成员的身份、活动、所表达的观点和信仰而加诸一切形式的歧视和惩罚。这个人类有史以来最体现儿童权利的世界性文献,以儿童最大利益为其指导思想,可以说是最深刻地体现了对社会弱者的关怀,对社会公正的呼唤,它的人文价值也是不言自明的,我想也就表达了我们对新世纪幼儿教育的憧憬吧。
有一位普通的幼儿园老师有一次跟我讲起她是如何对待班上的小朋友的:有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她妈妈总是没时间、没心情亲近她,所以我有意识地每天花一点时间把她接在怀里,有时是跟她讲一个故事,有时是带她唱一首歌,还有一个从边远山区来的孩子,讲的话谁也听不懂,没有小朋友跟他玩,老让我想起自己刚到学校里的时候,所以我的办法是,先教他几个班上小朋友最喜欢的游戏,让他尽快地能和同学玩到一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只要每个教育工作者都会从自己的感受中、从心底里自然流在出爱的示范,幼儿园的情感世界才会更加广阔。
树立科学的教育工作精神
这个观点的提出是建立在承认幼儿教育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应该是教育科研的基础上的。换句话说,也就是承认,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只能是教育科研。因为,教育科研首先能突破幼儿园陈旧的办园思路,改变薄弱状态,提高幼儿教育机构教育和保育的质量;其次,教育科研的过程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可逐步形成幼儿园里共同的价值取向与和保育的质量;其次,教育科研的过程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可逐步形成幼儿园里共同的价值取向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可把它看成是加强凝聚力的重要因素;最后,教育科研也是数量和风险小,而回报率高,整体效率明显的最好的投入。
但是,目前幼儿教育界里的教育科研状况却离科学的教育工作精神很远。
最近我接触了一种比较风靡的早教理论和它的实验,这套理论认为,XX实验能极大地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有占大多数百分比的幼儿智商得到了提高,因此主张家庭、幼儿园都购买依此实验编写的训练教材而进行辅导。
这样的观点在我看来。不说是缺少科学训练的人提出来的,至少也是对幼儿不负责任的人讲出来的。这种理论在科学上我们只能说它是一种假设,而假设必须经过验证才能成立。上述假设是一种非常糟糕的假设,定义不清,无法设计一种检验方法,它只是说明受过XX训练的幼儿提高了智商。这样的立论是不对的。实际上有效的立论应该是指出有多少个智力超常的幼儿受了XX训练。在概率论上这是两个不同的后验概率,没有确定的关系,也不能够互相替代。至于有很多受过这种训练的孩子的家长说孩子变得聪明了多少,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因果模型——由于用了某一些教育方法,所以提高了智力。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同意,建立一个可靠的因果模型是非常困难的。就以上述实验为例,首先要证明幼儿是受了这种训练,其次还要证明没有一个因素,既影响孩子受其他教育的训练,也影响孩子的智商提高。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有一个因素要影响幼儿的这两个方面,那就是幼儿的生长发育。
有的人不以为然,认为实验不过是实验,尤其是这些实验是由某些名气很响,影响很大的著名人士提出来的,并且又受到不少家长、幼儿园的欢迎(各有各的欢迎原因,这里暂且不提),总有存在的价值吧。但是我只想说,教育科学方面的“实验”,往往不是杀死几只小白鼠和猴子而已,它会在某种程度上在面对幼儿的这块净地里,造成一种追逐利益的风气,损害儿童的身体和心灵。我相信,这是从嘴上到心里都赞成“一切为了孩子”的人所不喜欢的。
还有一种教育科研就既可以说不科学,也可以说不道德了。有一则讽刺律师的笑话;一个人抓住他随便碰到的一个人问道;“你告诉我二加二等于几?”那人说:“当然等于四。”这个人又跑到律师那里问:“你告诉我二加二等于几?”律师立即起身关上门,回头反问道:“你需要等于几?”
虽然我们都希望这种笑话仅仅只是讽刺律师,但现实却告诉我们,它的对象也有可能在幼儿教育工作者中。比如调查问卷不按抽样的要求发放,填写表格都靠自己的想像,结果与数据不符,不是去检查原因,而是去篡改数据等等,似乎成了司空见惯的事。还有相当数量的教研观摩活动不是去研究幼儿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而是赶场似的集体看排练了多次的“表演”;研讨会也成了公费旅游的最好借口,受惠的自然是那些“口力劳动者”。所以这种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的科研,究竟有多大意义,有什么实际效果,实在让人弄不明白。
当然也有尝到了“科研成果”甜头的事,那就是欲搞科研先收费,然后挂牌设科研基地的“经验”。科研搞不搞无所谓,关键是课题负责方和课题承担方双方都需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那块牌子唬人也。
这就是我们的素养。令人不能容忍的就是所有这一切是在所谓深化幼儿教育改革的冠
冕堂皇的名义下进行的。有人以中国人的民族性就是不认真、不严谨、好大喜功来辩解,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仅仅只是这个道理,还有世风日下同人不自律的问题,以及更深层的原因等等,我们都必须正视。都说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真不希望这种不道德、违反科学原则的事情,会长时间地在幼儿教育机构里让孩子们启蒙。
倡导合乎天性的教育
什么样的教育是合乎天性的?在幼儿园里有必要专门来倡导合乎天性的教育吗?难道幼儿园里有违背天性的教育?
这个问题的提出,似乎涉及到了我们幼儿教育的性质。我国最近讨论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教育的性质讲得十分明白,那就是:“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笔者对这段话的理解就是,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这里的基础不是升学的基础,更不是成为某某家的基础,而是生活的基础。
考察我们目前一些幼儿教育机构进行保育教育的现状,发现有不少还很模糊的地方,比如幼儿园里到底应该教些什么,幼儿在他们这样的年龄里,到底需要学些什么,能够接受些什么,幼儿园里到底又能提供一些什么,这都需要和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和幼儿园的实际能力相适应。但现实中我们看到的却是,总有一些幼儿园、一些老师在摇摆,在偏离,在拔高。比如,外面宣传知识经济时代来到了,幼儿园里就开始让孩子学习电脑(且不说这种学习方式是否对);有人提出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幼儿园里马上就有人跟着喊,要对幼儿进行“谋略教育”,培养竞争意识;政府强调要科研兴教,向科研要质量。幼儿园里马上就会出来一个每位教师都要有科研课题的规定……于是在我们看到的不少有关幼儿教育的实验研究课题里,重复性的选题、超出了幼儿教师个体能力和受限于单所幼儿园样本范围的选题占了很大的比例,而实际上它们在理论假设、科研方法、变量控制和研究结论上,既与实际的教育科研存在着距离,又与幼儿园里的实际需要毫无关系。种种做法在浪费着我们本来不多的科研经费的同时,丢掉了幼儿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幼儿教育的任务,这是使人极其痛心的现象。
有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一位记者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老人平静地说:“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学到什么?”
“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些。”
从根本上说,这些也就是幼儿园最需要教给幼儿的。不是吗?与人分享、诚实、自我约束、善待人、勤奋……
另外,现代社会生活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也决定了社会是以合理、人道和高效的各种制度和规则作为支撑点的,这些制度和规则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常常以合理和人道的制度和规则为依据,这都需要为人的诚实和守信,这既是为人的品质,也是对制度和规则的遵守。只有在传统的社会和无序的状态中,人们才更多地依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和接触来处世,才会认为等级尊卑、物竞天择、谋权谋略等法则是行之有效的。但我国必然要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过渡,因此教育儿童从小就具备平等待人、诚实守信的品质,应该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是现代社会公民所需要的基本素质,也是幼儿道德教育的重点。在学前期,难道不应该首先学这些吗?
在我看来,幼儿教育工作者不妨以一颗平常心,在幼儿园这个领域,以启蒙性的、生活性的、尤其是稳定性的教育原则对幼儿实施教育,在高谈知识经济、竞争社会之前,先让我们身边的这些孩子快活、健康起来!
标签:幼儿教育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