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2-02
我国所谓的“真情实感”写作理念本质上是我国传统思维模式在写作行为上的折射。该理念体现出鲜明的“个体内省”价值取向,即重点引导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为自己而写作,侧重自我表白。主体在进行写作时,往往是进行封闭式的酝酿体悟和主观演绎;不需要明确的读者,也不是为了交际需要,更不必依据写作对象和交际目的来调节写作。这一价值取向在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中有明确体现:“写自己想说的话”、“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些语句中反复凸显写作者“自己”。
(二)“真情实感”的文论学依据:我国传统文论“修辞立诚”观的熏染
文论学是作文教学理论较为直接的理论根源。我国传统文论中的“修辞立诚”观对我国作文教学中的“真情实感”有着重要影响。
我国传统文论“修辞立诚”有三个特点:一是强调写作者的道德修养,要言行一致,“修其言辞,正为立己之诚意”;二是倡导忠实严肃的写作态度,达真求是;三是重视写作者真情实感的本真流露,“情欲信,辞欲巧”,认为修辞的基础是“情信”,有真情实感。
源自“修辞立诚”的传统文论,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十分重视写作者的“真情实感”,写作呈现出鲜明的“伦理本位”价值取向。首先表现为对人格真实的重视,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二十韵》里提出“立诚最为贵”的观点:“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容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299)“话与文都不是可以‘做作’的,有几分品德知识能力只能说几分的话,写几分的文”。(551)其次是写作要有“诚敬严肃”的写作态度,不玩文字游戏,严肃负责,达真求是。叶圣陶严厉批评了那种不严肃的写作态度:“譬如论事,为才力所限,自以为竭尽智能,还是得不到真际。就此写下来,便成为虚伪或浮夸了。又譬如抒情,为素养所拘,自以为很有价值,但其实近于恶趣。就此写下来,便成为玩戏了。”(299)再者要求写作者不阿谀,不欺世,不哗众。关于这一点,叶圣陶曾有一段更严厉的批评:“怀着利用的心思,借以达某种的目的。或者故意颠倒是非,希望淆惑人家的听闻,便趋于虚伪;或者谀墓、献寿,必须彰善颂美,便涉于浮夸;或者作书牟利,迎合人们的弱点,便流于玩戏。无论无意或有意犯着这些弊病,都是学行上的缺失,生活上的污点。假如他们能想一想是谁作文,作文应当是怎样的,便将汗流被面,无地自容,不愿再担负这种缺失与污点。”(299)
(三)“真情实感”的语言学基础:传统语言观的折射
写作从本质上看是一种语言行为,“真情实感”力图使写作准确反映现实生活,与客观事实一致。这种认识是“传统语言观”在写作上的折射。
所谓传统的语言观是指亚里士多德以来形成的“镜式”语言观,认为语言具有“表征”能力,是一面反映外界事物的镜子,语言本身作为一种抽象符号与外在世界有对应关系,“语言”是对世界的再现,是对外在东西的形象或概念的再现,“人的表达总是现实的和非现实的显现和再现”。外在世界与观念(或思想)起决定作用,决定语言。
传统语言观下写作中的“真情实感”呈现出鲜明的后喻文化价值取向,采用“过去时”的写作姿态,写作依附于生活,基于已经发生的、经过观察感悟后事先积淀下的内容,是对实际生活“事后”的再现和模仿。具体表现为:从写作的对象看,要写现实生活中发生过的或作者经历过的事情,即叶圣陶的“笔前定型”理论:“我们在平时生活中、阅读中、工作中,若有所得,就要把它贮藏在心灵的仓库里,并加以明确与周全……平时胸中早有定型,到说或写的时候自然不费什么事。”写作的过程看,写作是一个从“有”(已经发生的客观事实)到“有”(写成的文章成品)的过程,“从来都认为,狭义写作行为的过程就是:选材,立意,结构,表达,修改……写作是从客观世界的生活现象——材料——的选择开始其立意的,这样体现了‘文章是客观世界的反映’的写作学思想”。(189)“围绕主题进行选材,然后再谋篇布局,甚至草拟提纲……将具体行文仅仅看做—个表达、转译的过程,忽略了其中不断生长、变化的创造性行为”。(47)从写作的功能上看,写作具有描述功能,就是逼真再现过去的事情、经历或已经得到的感悟。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学科教育论文8000字,供大家参考。更多详情请点击进入教育学论文。
标签:学科教育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