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zhangjh
2014-05-23
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之我见
摘要:有关调查表明:很多中学生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已迫在眉睫。本文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出发,结合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以及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举措。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中学生
置身于激烈竞争的21世纪中,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体育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在认识上也越来越深入。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智力发展、品德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竞争能力、自主人格、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因此,在体育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新课题。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心理素质发展极为主要的阶段。他们在内心上想摆脱成年人的依赖,愿以独力的思考、独特的个性去拥有世界,渴望独立自主,但心理仍处于未成熟期。他们精力旺盛,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大,这给他们的心理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动力,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困惑。这一时期是否能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
由于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期望值高,学校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还过于重视智育,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成为教育的盲区。实践证明,很多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问题,迫切需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通过运用适当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基本的运动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而这个过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师生活动及人际关系等方面与其他教学过程有着明显的不同。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体验是复杂多样的,较之其它学科要丰富得多。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优势。体育锻炼能提高智力功能,改善情绪状态,培养勇敢和自信等意志品质,治疗心理疾病,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目前,体育锻炼被公认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哈佛大学教授米勒举例说:经过3个月的严格体育锻炼程序后,参加锻炼患者的抑郁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与接受标准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其他患者效果相似。即使对中学生的研究也发现,参加体育锻炼多的同学抑郁症状相对较少。其他研究也发现:锻炼可以改善诸如惊恐障碍、心理创伤和其他焦虑性心理问题。在青少年学生中,由于学习和其他方面的挫折而引起的焦虑症和抑郁症,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得到减缓或消除。
二、利用体育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精选教材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大纲要求,吃透教材精神。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田径课所占的比重最大,是各项运动的基础,而且田径课的特点是比较枯燥,练起来辛苦,在优化教法过程中,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培养学生的勇敢、坚毅、果断、坚忍不拔、奋发进取、开拓竞争、吃苦耐劳等良好的心理素质;球类是集体项目,讲究整体的配合,在球类课教学中,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奋勇拼搏,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心理素质。在体育理论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特别是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所表现出来的奋勇拼搏的精神,精湛的运动技术和优秀的体育道德,用以启迪学生热爱祖国,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2.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由于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学环境的干扰性、教材的难易性和组织教法的多变性,以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无不影响着体育教学。以往在追求表面上的效率和运动负荷、练习密度等方面出现了忽视学生参与练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不能很快地掌握运动动作,把握正确的练习方法,让学生感到体育课乏味和生硬。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在准备部分,让他们自己去编排准备操,结束部分让他们编排放松操,对他们所编排的活动进行适当的鼓励,表扬一些创意动作,学生觉得新鲜有趣,跃跃欲试。在游戏和比赛时,让学生担任裁判工作,在新授课上让学生先去体会动作怎么做,然后让他们自己对动作进行讲述,增加印象,在复习课时让学生懂得观察、比较、判断、选择,在主动学习中巩固正确动作,做学习的主人。
3.指导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改善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体育教学必须适应时代和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由于体育教学受到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知识和技术技能,需要在课外和校外课余时间进行更多的练习,才能掌握与巩固体育课堂学习的知识与技术技能。学习方法有自学法、自练法、自评法、自我养护法、创新法等。指导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关键是要启动学生的内发性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4.创设特殊比赛情景,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体育比赛常常会出现一些激动人心的场面。如:径赛中的最后冲刺,一场篮球比赛最后时刻双方比分只差一分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双方运动员都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经受着重大的心理考验,而比赛的结果往往都取决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为此,笔者在教学中经常创设类似的情景,磨练他们的意志,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5.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解除学生的心理负担
心理学家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大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体育教学都在室外进行,组织形式多样,其特点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教与学,学与练。教学既是对师生关系的教学,又是对同学关系的教学。良好的人际关系背景下,师生之间的积极关系所带来的积极情绪、合作支持态度和良好的情绪气氛,都将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着频繁的接触和交往,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定者,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这种不平等关系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应改善师生关系,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感情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课后开展个别咨询,矫正学生的心理行为
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面向全体学生外,还要重视个别学生的差异,以及个别学生已经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个别咨询是指以个别谈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一种形式,其优点是针对性强,可以开门见山,学生有什么问题就问什么问题,只要双方的谈话建立在相互依赖、平等合作的基础上,使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就可有针对性地帮助、指导他们,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尤其对于在课堂上表现异常的学生,更加给予关心帮助。在课外,我们积极地和学生多接触,找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生活习惯、运动技术与身体素质状况,和学生建立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我们也逐一进行认真细致的比较,使他们生活在和谐的氛围中,增加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使他们树立信心,启发他们敢于面对挑战,勇于克服,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心理处在动态之中,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师生心理是复杂、多变的,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应明察秋毫、审时度势,利用教学艺术,因人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生理需求,促进他们运动能力的提高,调节他们的情绪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磨练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合作、竞争的精神,完善他们的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要寻找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契机,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使他们较好地完成各种学习和发展任务,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相关推荐
标签:心理学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