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2-24
二、中职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从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是青少年生理上基本上成熟,认识和情感有了飞速发展,理想、信念、世界观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在这个阶段,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受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中职生心理的发展更呈现出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的表现就更为突出。逆反心理在中职生中的表现大致有:(1)超限逆反。这是指客观要求超出了主体的承受能力或认知水平家长总是反复唠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其他毛病,而不给予理解或帮助;教育者不分对象的觉悟层次或问题眭质,一概过度地批评指责),就会引起中职生的逆反心理,即主体执意表现出与施教者要求相反的言行。(2)情境逆反。这是指客观环境要求与主体需要不相符时(如下课了,老师仍在讲解课文),会使中职生产生逆反心理,即主体心不在焉或根本听不进去,或做其他事情,如摆弄东西、收拾书包等,以示不满。(3)信度逆反。表现为主体对信息传递者的人格或所传递内容虚假产生怀疑。如教育者所谈及的内容无可非议,而本人的人格却不端正;或本人的人格无可非议,而传播的内容却是虚假的(或含虚假的成分);再则,其人格及传播的内容无可非议,可对内容的表达分析不能(或不能充分)说服中职生。
这样,都会引起受教育者对施教者本人或传播的内容(甚至对其本人连同内容)产生怀疑,拒不遵从。(4)禁果逆反。中职生的好奇心极强,往往成年人向他们郑重宣布禁止的东西,他们反而越想接触。如玩电子游戏、交异性朋友、晚自习偷看电视球赛,甚至喝酒、吸烟、在禁放区域燃放烟花爆竹等,均属禁果逆反。(5)自主逆反。这是指主体地位、尊严受到威胁时出现的逆反心理。如家长或老师动机良好,却用喝斥、讽刺、打骂、强行禁止等简单、粗暴手段对待学生;或从相反的角度不关心、不理睬、不管教学生,等等,都会引起主体对施教者的不满、抵触,如双方互相喝斥、打骂,或互不理睬等。(6)归因逆反。即他人的说教、做法并无错处,而动机不良引起的逆反心理。如教师无意表扬了一个做了好事而动机不良的人,或尽管他人的言行有助于主体,但其动机不良,就会引起这种归因逆反。(7)失衡逆反。信息传播者的言行或实际与其传播的内容背道而驰,失去平衡。如教育者的言教无误,而身教差矣;学校说教与社会实际相差甚远等。其说教内容就可能被学生“反其道而行之”。
总结: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表现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
相关推荐:
标签:心理学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