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教育学论文 > 历史教育论文

3000字历史教育论文:歌谣起源

编辑:

2016-02-01

首先就是歌谣的创作者。歌谣的创作者是人,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创作歌谣的人;只有那些特殊身份、特殊职业和特殊经历的人才能够成为创作歌谣的人。他说:“据我个人看歌谣谚语的经过,创作歌谣的人,可说是”六种人:小学生、儿童、乞丐、说书的、杂耍游戏的人和妇女。

其次,创作歌谣的动机。人类与动物界的区别之一在于人类的每一次创造、每一项发明都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在于满足人类某方面的需求。就歌谣而已,无论是较早的生活歌还是晚期的滑稽歌都是源于人类的需要。他认为,人类创作歌谣出现五种原因:“有些歌谣,是一般劳动界的人造的,用意不过,减少他们的劳苦,歌咏忘苦而已”,“有些歌谣是当无聊之时,信口吟咏,用以自慰,用以消遣,或用以写自己已受的痛苦和冤屈”,“有些歌谣是助兴的,这类歌谚多半是,与乐器相伴”,“有的歌谣是为穷人赖以谋生而作的”[1]和毫无修饰、不加润色、自然质朴的童谣。

再次,创作歌谣的方法或方式。歌谣是民众的作品,是一定地区多数人说熟知和歌唱的。但歌谣通行于某一地区必有一个过程、一种经历。“这种经历可以说就是歌谣的所由成,也就是新歌谣的方法。”他认为新歌谣产生的方法或手段大概可以分为:抄袭或仿效、改变、仿效及联合、格式之仿效、扩大歌谚之范围之仿效、缩小古歌谚之内容和无意义歌谣的仿效。用他的话来说:

歌谣之所成,抄袭及仿效,仿效之法不同,可分――

(1)仿古谚语形式(如对偶式及句构造外表之形式)

(2)仿古意以造歌谚

(3)仿其他歌谚,而改变其形式而造者

(4)扩大歌谚范围或缩小其内容者

(5)无意义之仿古[1]

尽管傅振伦从创作者、成因和创作者用的方法三个方面回答了歌谣的起源问题,但是他论述的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歌谣起源问题,而是现代歌谣的起源。这从他的论述依据、参考对象及解决方法等方面就充分地表现出来。他在列举歌谣创作者时曾说:“据我个人看歌谣的经验”,这就说明他的参考对象是当时的歌谣研究现状,即现代歌谣运动以来的歌谣研究及他本身对歌谣的理解。他所认为的歌谣创作者如小学生、说书者、乞丐等下层民众是社会发展都一定时期的产物,而在歌谣产生的原始社会时不会存在的。至于后面所谈的“歌谣之所以成”和“歌谣之所由成”同样是社会发展后的表现。因此,傅振伦的歌谣起源研究是现代意义的起源研究,而不是传统的追根溯源的研究;但他的这种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对于现代歌谣研究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立足当下,关注传统问题。

二、歌谣起源问题之歌谣功能方面

有人说:“艺术源于劳动”。这是因为在人类的远古时期,劳动将人类与动物界彻底地分离。这就造成凡属于艺术范畴的一切形式都源于劳动的观点;而且这种看法在中国存在许多年,似乎已经成为定论。“近年来,随着学术思想的空前活跃,已有人对此提出质疑”。歌谣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一直是中外学界探索艺术起源的途径。他们认为:歌谣起源问题的解决能够为艺术其他形式提供参考。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看,有关歌谣的起源说法可为五花八门、名目繁多。“有关专家学者在论述歌谣的起源是,往往对其中某一类实践活动有所侧重,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探讨歌谣的起源,建立了不同的学说”。[2]P29赵晓兰在《歌谣学概述》中列举了有关歌谣起源的几种代表性的说法:模仿说、游戏说、心灵表现说、宗教说和劳动说。其实,早在20世纪初期,一批深受西方文明影响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就歌谣起源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尽管这些看法只是反映了歌谣起源的某一方面的线索而非全部,但是了解这些看法对当前活跃学术思想、推动学术研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3000字历史教育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详情请点击进入教育学论文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