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1-27
另外,网络信息传输的形式已不仅是文字,还包括声音、图片、动画甚至是图文音像并茂的影视画面,“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使传统的教育模式面目一新。此外,在网上,每个人都有很大的自由空间,自主接受信息的意识越来越强,充分利用好网络信息这一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的重要窗口,对于彻底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滞后现象至关重要。
(二)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运用范围广、传输内容丰富的优势
巨大的速度优势是网络的重要特征。网络使信息可以做到实时同步,这样,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信息能够尽快地被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同时获知。相应地,教育者可以尽快地作出分析判断,并通过信息的整理、发布,适时地把含有一定价值观和导向性的教育信息加以发送、传播,以影响、引导受教育者。而受教育者也能尽早地通过网络获得有关的信息以帮助自己建立起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而决定相应的行为。这样,通过网络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活生生的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有生命力,才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和地位。
网络具有广阔的运用范围。主要表现在,网络不受时间、地理上的界限。交互式远程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受教育者可以依据自身实际情况,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随时受到教育,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场所接受教育。借助网络,受教育者可以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网络上自由地向老师咨询思想问题或与其它人开展思想交流和讨论。受教育者的自主性极大地得以加强。
网络信息的传输内容非常丰富,它涉及到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卫生等各个领域,覆盖面很广,供全球交流与共享,使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对比和融合变为可能。从而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视野,扩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
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总书记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重视和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面对计算机网络这柄科技的“双刃剑”,它在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技术优势在网络上加紧对我们进行思想渗透和文化侵蚀
网络作为一种全球化、开放性的虚拟系统,不仅为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形式扩展自己的空间和影响提供了便利,而且也为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形式斗争提供了便利。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为其达到充分利用掌握的信息传播的控制力和影响力,用西方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价值观念去支配全世界,进而使其成为全世界的共同准则的目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据统计,网络在语言使用上,英语的内容约占90%:在信息流量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占95%以上,而我国则不足l%;此外,在信息技术和软件投资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平均每年投入高达6000亿美元。由此可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垄断了网络上的大多数信息资源,继而形成了以少数发达国家的语言、思想和文化为核心的全球传播体系。这一体系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服务于西方少数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这势必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和思想文化阵地形成干扰和冲击,从而不利于青年学生接受和树立优秀的传统文化观念、正确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
(二)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和不可控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趋于复杂化
网络的信息数量之大、内容之广泛、层次之复杂都是前所未有的。在这些网络信息中,不乏一些真实而有价值的信息,但一些虚假、庸俗甚至暴力、封建迷信的信息也在网络上得以流传,极大地扰乱了人们的视线。网络资源共享,一方面使教育工作者可以获取大量即时、全面的信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另一方面,青年学生大多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别人的推荐或者是一种从众心理来选择所需要的信息的,他们在选择信息时很少也很难对网络上信息的质量及真伪进行甄别。还有一些青年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而忽视了现实的世界,荒废学业,对他人漠不关心,患上了“网络孤独症”等。这些负面影响的危害十分巨大,如不积极应对,它将会弱化甚至抵消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这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此外,过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精心筛选,有意识地选择合适的材料,向青年学生传播含有特定内容的信息,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网络的发展,使信息的传播逐步脱离了国家、政府、学校、教师、家长等权威的控制,网络信息的内容与教育工作者所宣传灌输的信息可能不同,甚至截然相反,这难免会引起青年学生在思想上产生疑惑,造成是非观念模糊,也会给思想教育工作带来难度。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计算机教育论文45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详情请点击进入教育学论文。
标签:计算机教育论文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